7月13号至7月17号期间,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穿越在银河的火箭队在指导老师宋姝蕾的指导下赴宜昌大撤退纪念馆,宜昌革命烈士纪念园,宜昌博物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西安事变公馆等地展开实践活动,亲身体会先辈们的红色精神,感受我党的红色文化,了解优秀先进的红色人物故事。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的革命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也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发展历程中最真实生动的写照。
在接到上级文件后,各位同学通过组队商议并确定了“三下乡”的主题,随后决定在多地展开活动。同时,在各成员的讨论下,确定了小组成员的分工。
7月13号,小组成员来到宜昌革命烈士陵园和开展活动。还未入园,首先看到的便是矗立在山顶上的革命烈士碑,碑高22米,基座长33米,宽31米,占地面积900多平方米,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书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两侧底部塑有“渡江战役”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浮雕。背面底部的大理石上篆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宜昌的不朽战绩。瞻仰拜谒纪念碑,激情往事涌入心扉,正是革命先烈不顾自身安危,用鲜血换来神州遍地光辉。随后小组成员们来到了革命烈士陈列馆,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成员们了解到了革命先烈的故事,加重了对烈士们的敬畏和敬仰。队员们都觉得这是一座流淌着鲜活记忆的陈列馆,是一座闪耀着革命光辉的纪念馆。宏伟的历史从文物与史料中喷薄而出,交织成热血激荡的壮烈史诗;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无数的革命先烈,再现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缩影。同时,成员们在陵园里还遇到了同样参与社会实践的夷陵中学的学生们。通过对他们和工作人员的采访,我们了解到学校和社会都非常重视党史教育,双方都会通过相关途径加强党史教育,如学校会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基地,而工作人员也会到学校进行宣讲等。
7月14号,在西安的实践成员参观了当地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重温了那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深切缅怀了老一辈革命家齐心奋斗的峥嵘岁月。
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实践成员了解到由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医疗器械和药品师傅匮乏,周恩来同志便指派在张学良身边工作的我党联络代表刘鼎在西安设立秘密交通站。刘鼎同志不仅完成了转运医疗器械和通讯器材的工作,还在地下工作人员涂作潮的帮助下,安装了一台由电子管收音机改装的电台,将中共中央的声音传播到世界各地。
同时,队员注意到有不少青年大学生,穿军装的小学生,各单位组织的人员也来到了八办。由此可见社会越来越重视党史学习教育,社会中的人也越来越相应号召,积极了解党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7月15号,穿梭在银河的火箭队的两位成员来到了宜昌市党史馆。在此之前,队员们通过网络等相关途径了解到宜昌党史馆是宜昌地带的共产党活动记录和贡献的红色场馆。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述,我们对宜昌市第一位共产党员胡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到生于宜昌的夏明翰的壮烈牺牲;学习到“男儿有志在四方,为国为民奔波忙”的不惧苦难;学习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坦荡从容。同时,两位队员还在博物馆开展了志愿服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采访了工作人员和参观人员对党史教育的看法。
7月16日,穿梭在银河的火箭队的一位成员来到西安事变纪念馆。虽然在中学历史书上多次提及西安事变,原本以为这次实践只是加深印象而已,可当真的亲身走进西安事变纪念馆,再次走进历史,实践队员仿佛又能看到张扬两位将军不顾个人安危,荣辱得失,为民族大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通过回顾历史,我们更能体会到它在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发生及合平解决基本结束了国共内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极大鼓舞了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抗战的基础。往事已成为历史,英雄人物却永远活在在人民心中。
7月17日,两名成员来到了素有“中国敦刻尔克”之称的宜昌大撤退纪念园。 宜昌大撤退纪念园的主体雕塑由蓝色铁锚和数字组成,“1938”“10”“11”这样一组数字组成,形象表明了这一历史事件是发生在1938年10月,11月间40个日日夜夜里。站在浮雕面前,眼前仿佛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面。不得不说,发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宜昌大撤退,是一部民族救亡的悲壮史诗和英雄篇章。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宜昌大撤退和敦刻尔克大撤退,都是改写历史的大撤退。
同时在活动期间,实践小组还组织了两次线上会议,回顾了百年的发展历程,相互之间分享了实践的感悟,重温了习总书记的经典语录,体会到先辈们的满腔热忱及拳拳爱国之情,更加坚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爱国志士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正是有他们舍生取义,才换来今日繁荣富强的中国。我们要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过去,我们的国家曾经历苦难,我们的人们曾饱受折磨,而中国共产党人怀着崇高的理想,鉴定的信念带领全国人们一步步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朝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实前进。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应当分外珍惜这一荣光,传承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71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