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新动能逐渐涌现,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对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提高就业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为响应十四五规划,支持光伏产业的应用和普及,7月19日,山东理工大学发“光”之星实践团赴德州市武城县开展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旨在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增加居民收入,优化生活环境,让农村居民生活更加富裕。
做足准备,深入探究
7月19日,山东理工大学发“光”之星实践团与德州市武城县团委取得联系。并在团委的引荐下,团队成员采访到了武城县能源局工作人员。通过采访,了解到武城县光伏产业发展概况以及在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随后,发“光”之星实践团的成员们参观了耀盛 100 兆瓦光伏电站项目。负责人张春龙说:“我们这个项目采用“创客农业”的精准扶贫模式,通过光伏带动产业发展和就业,我们的目标让阳光福利更充分的释放。”在“十三五”期间,国网山东电力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优化电费结算和服务流程,在政策支持下,贫困群众足额享受光伏扶贫成果。
登山临溪,切实感受
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7月20日,发“光”之星实践团成员们走访老城镇,鲁权镇,滕庄镇,杨庄乡等6个乡镇,调研基础建设情况,尤其是照明系统,如街道路灯。成员们在与武城县团委沟通后,在“光伏美丽乡村”—辛庄村中发放调查问卷经过各镇居民的积极配合,共取得100余份有效答卷,为后期进行数据剖析奠定基础。所谓:“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只有做好充足准备才能更加深切投入到后续的调研之中。通过设置调查问卷和调研各乡镇村民了解到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武城县光伏产业对当地村民的影响,与当地村民面对面交谈使当地村民仔细了解到建设“光伏+”产业及能源结构调整的意义并使当地村民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建设光伏产业的路线中来。努力达到在降低当地村民发电成本的同时,保护了乡村环境,促进了绿色发展。了解居民生活水平状况,包括乡村环境,就业率,年收入水平,常用燃料,受光伏产业影响五个具体项目并进一步探究光伏产业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走访结束后,成员们汇总一天的收获,并对各村落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包括光伏大棚建设量与应用量;屋顶式光伏发电在居民中的普及程度与应用程度;光伏发电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贡献度;能源结构;光伏发电变现或减少支出的贡献。在提高大众对光伏发电的认识基础上,分析村民对光伏的接受度,安装光伏设备的顾虑;为“光伏+智慧农业”的推广与应用提供路径;探究“农光互补”模式创新,真正让百姓享受到“阳光红利”
注新血液,展新风采
武城县老城镇范庄村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的光伏大棚,为想返乡创业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平台,光伏大棚教育基地加快了光伏产业的落实工作,通过深入了解“光伏+教育基地”的创新发展模式,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模板与借鉴经验。同时,光伏行业未来必然向着智能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少人值守、无人值守是光伏电站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回乡创业,在采访中他们表示,我们应该树立“‘重事业,轻地域’的正确择业观,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国家需要的艰苦地方去,用我们的青春和汗水,努力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就业问题上,应该把目光放长远,将未来职业同自己的人生规划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还年轻,可以去试去闯,不该被地域束缚,我们可以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去开创属于我们的新天地。
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光伏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并通过各自专业优势,分析表面现象下的发展实况。发“光”之星实践团将继续脚踏实地、不负韶华,奋力谱写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华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72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