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遵”寻初心,青春当红暑期社会实践队重走长征路主题调研在贵阳和遵义等地开展,实践队以“七个一”扎实推进此次重走长征路实践教育入脑、入眼、入心、入行,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大课,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和创新思政工作“双丰收”,家国情怀和个人成长“同频率”。
一次志愿行:服务国际生态会,打造知行合一“大舞台”
七月中旬,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筑召开,实践队10人首站即志愿服务学校与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共建全球生态文明”主题论坛,三天服务时间里,实践队参与了主题论坛中两个议题的志愿服务工作,主要在机场负责嘉宾接待和在会场负责会务服务,实践队通过用心服务,用奉献谱写青春,为本次主题论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的志愿服务保障。学史力行,用热情和专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更加广阔的舞台。
一走长征路:重温苦难与辉煌,高举理想信念“大旗帜”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实践队一路走来,从今日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到往日的息烽集中营、遵义会议会址、习水县土城镇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实践队员边走边看,边走边想,一场行走的思政大课在实践里、在田野间、在故事中铺开,队员们缅怀所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贡献的先烈先辈,立志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勇挑重担、奋勇前进。
一段红历史:传承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感受千年之变“新时代”
息烽集中营的红色历史讲的是烽火不熄的革命精神。遵义会议的红色历史讲的是我党我军在真理面前敢于坚定信念、坚持真理,在错误面前敢于承认失败、修正错误,在困难面前敢于攻坚克难、团结奋斗,在问题面前敢于实事求是、务实担当的精神。四渡赤水的红色历史讲的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女红军馆的红色历史讲的是两千多名女英雄中45位代表的光辉形象,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不朽事迹。学史明理,在浩浩荡荡的红色历史面前,实践队员更加深入理解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真理。
一场院坝会:讲好红色热土的红色故事,传唱强国有我“主旋律”
英雄,永远是伟大民族发展谱序上,最闪亮的那个坐标。在纪念馆的支持与配合下,实践队员与纪念馆讲解员一起开展了“院坝微党课”活动,通过讲好独腿将军钟赤兵在土城的故事以及红军途径土城时的群众路线,再现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在“老红军何木林住居”处,实践队员围坐在一起,听何木林孙女何莉讲述爷爷不畏艰险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懂得知恩图报的往事。这一段段红色故事,牵出一个个先辈足迹。一场场倾情演说,在实践队员们心中和眼角荡起一阵阵惊雷、涟漪。
一方产业兴:调研沿途乡村发展,结合学科专业“出真知”
作为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实践队员们还聚焦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土城镇依托红色资源和十八帮文化资源的底色,近些年来发展红培产业,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就业以及镇上餐饮、民宿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此外花椒作为习水县农村产业革命的主导产业,土城镇九龙囤村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资源,种植了150亩花椒,预计每亩产值可达1.4万元左右,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一篇成果集:录制现场微党课,写好大地论文“助发展”
实践队员每到一处都精心录制一期微党课,详细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咨询当地讲解员解惑后多次打磨讲稿,并站在自身角度化身主讲人录制网上微党课,剪辑好后将在学院各班级推送播放。此外,实践队还将把此行的成果写成论文或报告,进一步深耕调研沿线乡村的产业发展情况,立足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总结成功模式,以期探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一个大课堂:探索行走思政课堂新模式,讲述实践问道“家国情”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实践队将在开学后做好宣讲员,进班级、进支部,将实践成果转换为宣讲材料,讲述长征路上何以不朽又何以伟大的家国情怀,努力增强宣讲共鸣感。并且进一步衔接好课内思政和课外思政,继续探索行走思政课堂的育人实效,总结经验,在力度、深度、温度、广度、准度上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经济学院“遵”寻初心·青春当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继续传承红色精神,永远与潮头共舞,与时代共鸣,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72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