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佛科院学子三下乡:一纸银信,感百年万里华侨情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 作者:燃梦调研队

盛夏,金灿灿的阳光洒在竹浪上,她临风起舞,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婀娜多姿。我们走进隐蔽在竹林里的三益碉楼,怀着对银信的探寻之心对李柏达进行了采访。

碉楼位于台山四九镇五四村委会儒笏村都宁里,取名“三益碉楼”。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它是一座中西合璧、古色古香的百年碉楼,近年来经过李柏达的精心修复,蜕变成为“三益银信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李柏达多年来珍藏的银信文物,这些丰富珍贵的藏品可供他人参观、交流和研究。

李柏达是江门台山当地银信收藏数量最多的收藏家,曾捐赠新宁铁路侨批、驼峰航线侨批、飞虎队侨批等大量银信侨批资料,为银信侨批展览活动做出巨大贡献,大大推动了华侨文化的宣传。其著作《世界记忆遗产:台山银信档案及研究》获得“中国2019世界邮展大银奖”。

银信有价,情怀无价:

“银信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不希望它消失,因为它记载着我们许多的记忆。”出于对祖辈的感恩和希望将银信文化发扬光大的初心,李柏达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收藏银信、研究银信和宣传银信的道路。

李柏达在多年集邮的经验基础上开始收藏银信,他不计较经济回报,用自己的积蓄,将能在拍卖会上买回的银信都如数“接回家”,他表示接银信回家的过程是艰苦的,所以每一封银信都凝结着我们每一位收藏者的心血。

李柏达对每一封银信倾注精力,专心研究,他发现银信不仅是华侨史,它更是非常丰富的邮政史,同时也是对金融史、移民史、家族史的记载。他表示银信是呈现历史进程的载体,是五邑侨乡最值得自豪的文化遗产。

李柏达将自己的收藏和研究成果书写成书,让大众能接触到更多银信背后的故事。将丰富珍贵的藏品展览在三益碉楼中,三益碉楼是他和妻子亲自设计修复的,从清理杂物,到水电安装、门窗和楼梯扶手的维修,再到木工竹器、展柜、展品制作和布展,都是自己设计及制作的,其中展框是按照国际标准制作的,他亲力亲为,不计回报。李柏达希望能为大家提供认识和研究银信文化的平台,从而增强侨乡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让海外同胞了解我们的中国,了解我们的文化,从而产生文化的认同。

品银信故事,感华侨精神

在李柏达的带领下,我们认识了一封封银信,也走进了银信主人公的故事。

第一代华侨,荣归故里,落叶归根。李柏达的高祖父李俊衍作为劳工前往美国旧金山修建太平洋铁路,他凭借中国人的勤劳勇敢的品质赚到了第一桶金。在新宁铁路建设中,他购买新宁铁路股份40股,支持家乡交通建设,并且希望铁路能促进家乡经济发展,使祖国强大起来。

第二代华侨,赚钱养家,客死他乡。由于美国等地出台了“排华法案”,中国华侨在美国的生存空间受到限制,所以第二代华侨大多数移民古巴。在古巴,华侨的生活条件艰辛,收入微薄,为了养家糊口,古巴华侨将绝大部分收入寄往家中,导致最后贫困潦倒,客死他乡。在禁汇期间,老华侨在古巴仅靠政府每个月发放的四五十比索和政府定额分配的粮食和生活用品供应过日子,将余钱全都攒起来,等待银行批准汇款,如数寄回家中。但是受到古巴交通条件的限制,旅居古巴卡马圭埠的李云宏、李维亮到古巴京城寄回银信需要耗费十多天辗转多地,其中的成本之高和旅途艰辛是难以想象的。在生活不易的境地中,华侨寄回家中的信件中仍写着:“吾在此地安好,勿念。”寥寥数语,尽显心酸。

华侨故事是华侨精神的缩影,这体现了华侨“有福全家享,有难自己当”的奉献精神,寄托了华侨“家庭发达,祖国强盛”的愿望。

远赴古巴,追根溯源

过去华侨去古巴谋生,要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现在只需要短短的两天。李柏达漂洋过海到了古巴,古巴依旧是当年那般模样,只不过物是人非。初到古巴,尚未知悉国营政策下的商店到了五点就要关门的政策,李柏达一行人没能及时买到饮用水,只能喝下即使煮开表面依旧浮着灰的硬水;正值炎夏,他们居住的旅店由于水管爆裂停水三天,三天都不能洗澡。在情况多发之下,李柏达依旧坚持循着银信封那个地址,找到了当年曾祖父李云宏开的洗衣店和住所。

洗衣店门面的墙壁已经有些斑驳,那条晾晒衣服的杆子还在,站在那里注视着变了又似乎没变的屋子,信中的一字一句浮现脑海,曾祖父在古巴生活的情景俨然就在眼前。李柏达眼里有了一些湿润:“我们不能进去屋子,所以只能在外面拜祭。”简单拜祭,这是因为他心中有着老一辈华侨留下来的“家”的观念,是他对祖辈的尊重,是对于家族的一种使命感。

亲身体会终究比信中字句来得真实,李柏达妻子说:“当时站在那里,我们的眼泪都忍不住流了下来,我们真正体会到当时华侨省吃俭用地寄钱回家乡是有多不容易。”

最初是出于对信上地址的好奇而去,却意外找到当年祖辈生活的地方,这是李柏达对历史的细究。他揭开了历史的面纱,让银信里面的故事不再遥远,而是近在眼前。

银信传扬,且难且行

在银信研究上,李柏达指出当前银信文化传播不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专门的银信研究者。他说,部分博物馆讲述银信的时候不够深入,研究者少是必然的,而最重要的是研究者不够“专”。研究银信的很多都是“外行人”,可术业有专攻,银信的研究并不是谁都能研究。李柏达举例说:中文学、金融学、邮政学、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这些专业的人会更适合研究银信,银信才会被挖掘得更深。对于银信研究者不多的情况,他觉得政府应该给予研究者更大力度的支持。作为五邑地区最初研究银信的人,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银信研究者的行列,共同为银信研究尽一份力量。

在银信的传播上,他认为应该用创新的形式让群众更容易去接受银信,如通过互联网推广银信的书籍;拍摄电影电视剧;开发文创产品等等。对于银信如何进课堂这一问题,他首先提出银信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五邑地区的学校多为侨校,这是一个天然优势,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史对于体会银信里的华侨精神是一个进课堂的很好的方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银信传播的路很长,李柏达表示:“银信文化传播方式不断变,可万变不离其宗。”时代变了,可每一代华侨的心没有改变,传播银信是为了传承他们爱家爱乡爱国的精神。每一封银信背后不仅有着老一辈华侨的心血,也有着研究者的心血。对于未来,李柏达字句坚定:“我不能让银信消失,我要把它传播出去。”他将在银信之路上步履不停,毅然前行。

一纸银信家国情,银信走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便肩负了传承和弘扬的使命,我们应当身体力行将属于中国的华侨精神带到每个人身边,让其走向世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74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让艺术之花开满校园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24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不断提高学生的中小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激发其对美学艺术的热爱从而增强对中华美学文化、历史的高度欣赏与认同,7月24日上午8时30分,“缘梦”……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走进学生家庭,走入孩子心灵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23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给予孩子更高质量教育与陪伴,7月23日“缘梦”志愿服务队于崇阳……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壮楚天浩气,树健体新风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21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增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其坚定的意志力及团队合作精神,7月21日上午8时30分,“缘梦”志愿服务队与崇阳县第三小学大白校区开展“趣味运……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20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古诗词文化,进一步增强孩子们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7月20日下午14时30分,“缘梦”志愿服务队于崇阳县第三小学大白校区……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传承手工艺术,放飞指尖梦想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19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不断激发其创造“美”的高度热情,7月19日上午9时“缘梦”志愿服务队于崇阳县第三小学大白校区积极组织并开展了“一起……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文明志愿情,奉献我先行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18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志愿服务精神,建设和谐文明校园,全方位提升中小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水平,7月18日下午15时“缘梦”志愿服务队……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学习实践,劳动创造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17日电(通讯员陈琬婷)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总和育人价值。故,为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使其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用脚步丈量崇阳,持赤诚以敬先贤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17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深入了解崇阳文化发展史,感受当地浓厚历史文化底蕴及其独特文化魅力,“缘梦”志愿服务队于在得到当地部门的鼎力支持之下,于7月15日开展了“……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井冈烽火映天红,革命豪情壮志雄”主题话剧汇演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外国语学院3月下旬成功举办“井冈烽火映天红,革命豪情壮志雄”主题话剧汇演。活动分初赛…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办学质量,规范教育教学活动,4月1日下午,英语专业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此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

新乡工程学院语韵飞扬,筑梦新程——外国语学院开展招生宣传活动

近日,在新乡工程学院校党委副书记张永福的带领下,我院领导班子一行先后赴新乡工程学院附属学校、延津县城北学校、新乡县龙…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开展“绿色循环,‘换’享派对”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3月29日至3月30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长沙汇金天虹购物中心开展为期两天的“绿色循环,‘换’享派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最新发布

“三三”来迟调研团问卷制作完成
7月12日至18日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赴济南各高校关于“三胎政策”下大学生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调研团集中讨论并完成了本次社会实践调查问卷的设计。7月12日,在队长何仪的带领下,社会实践小队首先就题目相关的…
“三三”来迟调研团问卷制作
7月12日至18日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赴济南各高校关于“三胎政策”下大学生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调研团集中讨论并完成了本次社会实践调查问卷的设计。7月12日,在队长何仪的带领下,社会实践小队首先就题目相关的…
“三三”来迟调研团问卷设计讨论会
2021年7月12日,关于“三胎政策”下大学生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研团队”在组建团队后进行调研准备的第3天,从这天开始本社会实践队结合相关资料并在信鸽老师的指导下制备调查问卷。本社会实践队已经检索了维…
2020年寒假志愿者之实践心得
志愿者之实践心得作为一名大学生,这是我第一次的在家乡这边举行的志愿者活动。通过参加这些天的志愿者活动,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和实践机会。参与这些天的志愿者活动,我深刻地理解了义工协会的大爱…
生态之美茶之魅,助农扶贫业振兴
光山8月4日电(通讯员朱晓慈王娜)为发扬大别山革命老区精神,为乡村振兴服务,2021年8月4日,来自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山山同行”实践团15名学生前往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凉亭乡“双龙头”企业河南赛山悟道生…
佛山学子三下乡:探寻红色遗迹,追忆峥嵘岁月。
佛山学子三下乡:探寻红色遗迹,追忆峥嵘岁月。值此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按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要求,同时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号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7…
山东学子三下乡:茶遇大尖山,助力乡振兴
光山8月2号电(通讯员黄心艺)为深入学习和了解河南省光山县的茶产业发展,8月2日,山东省山东理工大学“山山同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镇大尖山生态茶叶产业园开展调研活动,并与茶…
滁院学子三下乡:将责任心的种子种在孩子心田教育
暑期,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赴滁州三岔路社区健康中国青年志愿小分队前来报道啦!为响应国家、学校的号召,助长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在学校和三岔路社区的帮助下,滁州学院信息学院大学生五…
“缅怀先烈,红色之旅”---缅怀中原英雄
缅怀先烈,红色之旅——“红色先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传承红色经典,发扬红色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红色先锋暑假实践队来到了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二七纪念塔、郑州…
“缅怀先烈,红色之旅”--缅怀中原英雄
缅怀先烈,红色之旅——“红色先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缅怀革命先烈,铭记革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2021年7月7日星期二,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红色先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河南省郑州市开展了以“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