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让人赞不绝口了!”团队队员郑智婷告诉记者。为扎实推进党史教育学习,7月28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红心育蕾”赴阜南支教团队队员跟随阜南县黄岗镇育蕾小学校长杨波一起走近王家坝,开展党史教育活动,感悟王家坝精神,传承奉献思想。
“风雨压不跨,苦难中开花”
据了解,作为淮河干流蒙洼蓄洪区控制工程的王家坝闸践行“以牺牲小我为大我”的精神,自建成以来,已于13个年份16次开闸蓄洪。 7月28日,“红心育蕾”赴阜南支教团队队员与育蕾小学负责人一起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先后抵达西田坡庄台、王家坝闸和王家坝抗洪纪念馆,感受到蒙洼人民跟随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以及灾后重建家园的决心。
王家坝抗洪纪念馆内工作人员介绍道:“蒙洼人民经历了一次次洪水洗礼,家园被毁,仍没有为厄运击败,而是坚定不移跟党走,听党指挥。面对汛情,蒙洼人民抱着人定胜天的英勇气魄,直面灾情,奋起抗争,并大力发展柳编等产业,实施灾后重建,用行动体现蒙洼人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记者了解到,王家坝抗洪纪念馆是阜阳市首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王家坝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阜南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基地,讲述当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王家坝抗洪纪念馆馆内,以弘扬王家坝精神为主线,记录着7位抗洪英雄的光辉事迹,“特级治淮劳动模范”李秀英、王家坝建立者唐立全、人民的好公仆沈恩久、优秀基层干部郭西魁、“压不跨的钢铁战士”郜登福、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周丽平、奉献一生的水利人李西林。纪念馆中珍贵的照片、文献、实物、影像等资料全方位展示着淮河治理、领导关怀、自强不息、英勇奉献的王家坝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科学内涵,记录着自强不息的蒙洼群众抗击洪涝灾害的英勇历程。
“我们开展此次活动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实地考察,在蒙洼人民与自然灾害斗争的伟大实践中,感悟在淮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孕育出的王家坝精神,并通过参观纪念馆,向党组织靠拢,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精神,更加了解党史。”团队队长告诉记者,队员们在参观过程中,每一个人都红了眼眶,眼睛里都流露出对蒙洼人民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动,特别是此起彼伏的感叹声更体现了队员们心中对蒙洼人民“舍弃小我、为大家”的敬佩之情。“我们希望用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视觉感受让队员们既能接受伟大的王家坝精神的洗礼,也能意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也就没有一次次淮河防汛救灾的伟大胜利,也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在王家坝数次抗洪救险中,党员干部们总是身先士卒,以自我为表率,冲往抗洪救险第一线。被洪水围困的庄台、深陷洪水的堤坝、急需挽救的田地等等,只要人民需要,党员干部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各个田间地头。“党同人民血肉相连,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就不会那么迅速的抗击好汛情,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奋斗,就不会有我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带领团队前往王家坝抗洪纪念馆的育蕾小学校长杨波说道。
“我们在此次参观过程中也是有所偏重的,出发之前我们就已经对王家坝闸有过充分了解,此次活动重点在于传承王家坝精神,接受党史教育,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此次活动策划人告诉记者,蒙洼群众在治理淮河、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产生的变化也能通过此次活动得以展现。
参观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党史学习活动收获颇丰,王家坝人民的抗洪精神令人敬佩,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格局也值得学习。不仅如此,“我们要向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看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活动结束后,“红心育蕾”赴阜南支教团队内唯一的党员对记者说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76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