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粮食安全历来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确保粮食安全和稳定的供给,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同时也关乎着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7月2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户粮食储备调研队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导基村进行了实地问卷调研。本次活动旨在了解农户的粮食储备行现状,保障国家“藏粮于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
合阳县位于渭南市东北部、黄河西岸,东临黄河与山西省临猗县相望,为暖温带半干旱形大陆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降水偏少。黑池镇距合阳县城 22 公里,总面积 84 平方公里,辖 21 个行政村, 3.1 万人口,属典型台塬黄灌区。主产小麦、红薯、棉花、苹果、西瓜等,是合阳县经济强镇、文化大镇。
7月26日上午,调查员首先来到导基村村委会向张书记了解导基村现状与基本情况。据悉,导基村全村共八个村民小组,2110人,总耕地面积5600亩,人均耕地2.6亩,主导产业以小麦,玉米,酥梨,花椒为主的种植业。由于大多数青壮年都选择了外出打工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村里基本都是老人从事农业生产。书记在讲述村庄基本情况之余,还邀请调查员参观了村文化礼堂与农家书屋,让队员们对村里的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掌握村里基本情况后,调查员进入村中进行农户走访。由于7月正值花椒采摘季节,村里许多人都以下地干活。为了扩大走访范围,调查员分为两队,一队在村里进行入户走访,一队则在田间地头进行问卷调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日益依附于城市,农业生产在农户收入中的比例日益下降,农户生计更加依赖于城市的非农就业,工资性收入的比例日益上升。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员们认识到,年轻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基本会放弃粮食的种植以种植经济作物或者外出打工,口粮消费越来越多地依赖市场,储粮备荒的意识逐渐减弱,储粮意愿降低,储粮规模缩减和储粮可用时间的缩短。
村里愿意种粮储粮的大多为年龄较大的村民,一直保有在父辈们继承的储备粮食的习惯。还有一部分养猪、养羊的农户需要种植储存玉米等粮食作为牲畜的饲料粮。对于具备储粮需求的农户,村民大都会选择使用铁皮粮仓、缸或者麻袋等储粮工具家庭自储粮食,每年家里会储藏2000斤粮食以满足一家1至2年的口粮需要。另外,要是粮食丰收让家里有了余粮想要卖出获得收入,村里就有面粉厂,出售很是方便。
在调研过程中,村民们普遍反映,国家对粮食越来越重视,粮食补贴一直在涨,今年种粮的家庭每年还能享受国家一亩70元的种粮补贴。村民张志忠感慨道:“现在条件越来越好,把粮放在缸里,也不用担心老鼠吃或者发霉,放个2、3年也没事。”自疫情之后,粮食价格有一定提升,特别是种植玉米作为饲料粮,村民们高兴的说:“这下更是省了不少买饲料的钱呢!”
本次三下乡的经历让队员们切实的感受到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村民们大都年事已高,然而还要每日早出晚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甚至遇上干旱、冰雹等恶劣天气一年都没有收成。队员田恬感慨道:“农民一年的收入甚至只是城市一般家庭一月的收入,而付出的汗水确是百倍千倍。作为西农的学子,更应该知农爱农,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出青年学子的一份力量!”
最后,青年队员们纷纷表示自身社会责任感增强,深知“汗洒青春,担当有为”的精神真谛,自我素养得到有效提升。队员们还坚信,在未来几天的行程中,将不忘初心,怀揣奋斗与坚持的决心,继续做好三下乡工作,为基层脱贫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时刻牢记争做新时代青年先锋,让国家有力量,让民族有希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82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