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曾与陕北的小米一样,养育过人民军队,养育过中国革命。1946年秋,陈毅将军率新四军从苏北移师山东,许多南方战士不习惯也不会吃煎饼,在一次军人大会上,陈毅将军还自编顺口溜,讲解如何吃煎饼:“吃煎饼,卷大葱,张大嘴,口一咬,手一松,吃个煎饼也就几分钟。”
7月29日烟台理工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延路人队来到椿树沟煎饼文化馆,通过了解我们知道煎饼是临沂一种传统的食物煎饼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的传统面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沂蒙人民即开始食用煎饼,相传孟姜女哭长城,所带食物即煎饼。清代蒲松龄在其《煎饼赋》中写到,“煎饼则合米豆为之,齐人以代面食”,“圆如银月,大如铜缸,薄如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文中,蒲松龄用它那如掾大笔,把煎饼的形状、色泽、大小、原料、制作以及味道、功用等描述得淋漓尽致。
随后我们找到了制作传统煎饼的宫大娘,这位大娘一直以来用传统的工具制作煎饼通过大娘的讲述我们知道制作煎饼有独特的工具,主要有鏊子、摊子、推子、油闹子等。鏊子,系用生铁铸造,直径一米,中间微凸略厚,边缘较薄,形如秃头锅盖,上面平整光滑,下面有三支角可以作为支撑。过去的鏊子是固定的,现在有人又制出了可以转动的鏊子,以提高产量。摊子(又称刮子),用木片做成,呈长方形,长宽比例为2:1,把手居中,看起来很像一把砍刀,而且更光滑,使用时横握把手,左推右抹,是摊煎饼的主要工具。推子(又称耙子)类似无齿耙。将长方竹片,上面垂直按上一个把手,可以用手拖曳,也就是用来“摊”煎饼的。油闹子,用白净棉纱,按做口罩的方法叠它三十来层,压实,用棉线细细密密的纳牢后,放入清油(花生油)里浸透,再拿出来晾干即可使用。其它如和面、发酵等工具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之后大娘为我们演示了一下摊煎饼是一项专门的技艺,做法有刮、摊、滚、擀等多种制作方法。加工煎饼首先要制糊,将所用原料加水,用石磨推成糊状,当地人把这叫“糊子”。糊子稠了,勺子舀起来不能顺畅地倒在鏊子上,稀了,在鏊子上四散流淌,稀稠适当才能摊出好的煎饼。刮煎饼是将糊子舀在鏊子上,用光滑的木片把面糊摊开,刮平,刮薄,刮均匀。漏了的地方,挑一点糊子填上,顺手一抹,天衣无缝。煎饼熟时,周边会自动卷起,顺手揭起来即可。滚煎饼则是将糊子和成不软不硬的面团,直接在鏊子上滚,依靠鏊子的热度把面团沾在鏊子上一层,然后再用刮子一抹即成。摊煎饼是用耙子(推子)将舀到鏊子上的面糊从里到外或从外到里均匀摊一圈,煎饼糊所到之处就会在热鏊子上被迅速的凝固,耙子的长短正好等于鏊子的半径,所以耙子绕场一周,就成了一张煎饼。
最后我们道谢了这位大娘,煎饼已经成为临沂的红色食品,现在已经传至大江大河。此次我们来到这里就是希望让青年人了解这种传统的制作煎饼的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器逐渐取代了人工,随意此次希望通过我们让这种技艺流传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85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