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1日至26日,带着对乡村振兴的好奇与对知识的渴求,山东农业大学2021年暑期大学生赴山东省乐陵市“脉脉农情”实践服务团队于德州乐陵走进乡村,了解学习当地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与经验,感受乡村振兴的成果与红色文化的传承。
我心目中的乡村,无非是一家一户一片地,一老一少把家养,村民的思想比较保守,甚至从来没有考虑过红色会在这里产生深远影响。但是,经过这一次三下乡之旅,彻底地改变了我对乡村的看法。
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千百年来,中国的农民一直依靠着人力与动物,因地制宜,精耕细作是其生动写照。但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这一囚禁生产力的铁笼终于被击垮——大型农用机械、先进耕作方式与管理经验深深地冲击着中国的传统农业。而这孕育出了智慧农业、新型农业。
进入王木腿林果科技示范基地,最先夺走我眼球的,是几个介绍水果种类与专家的牌子。一位位专家、一种种优质品种使我感觉该基地非同小可,果然,深入了解之后,我对科技的作用越来越刮目相看,对我之前幼稚的想法越来越嗤之以鼻。印象中的果园无非是几个人围着一小块果树地来回走,打打药、浇点水、施个肥,每年拼命地干活,最后收入也不算太多,但这里大面积的果园望不到边,水肥一体化的落实与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这里充满了高科技的味道。
科技发展起来了,人工费用下降,产量与品质提高,净利润提高,入股村民的收入也就得到了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乡村仍然适用,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没开发的技术,当技术成熟了,门槛也就跨过去了,生产力得以解放,百姓生活得以安康。乡村振兴作用于此,技术的发展又能带动乡村振兴。
一些中粮大户也对智慧农业等先进技术感到兴趣,只可惜资金不允许。不过这也恰巧说明了乡村振兴使农民的思想解放了,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地,而开始向高精尖方向转移,向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方向转变。而这一转变,又恰恰使乡村振兴最重要的目标——农村现代化的第一步。
二.合作是第一向心力
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不同的是,当地有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家一起劳动,收获集体利益。印象中的农村应该是小农经济盛行,每家每户依赖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生活,勉强度日。但这里有了合作社,集百家之所长,生产资料归入社社员所有,大家一起为自己劳动,积极性提高,相互的合作弥补了彼此的不足,大家生产的多,赚的也就多。
与其单打独斗,不如互利共赢;与其当种粮大户,不如当合作社社员。社会主义形式下的公有制作为先进的制度,必会把有剥削、有压迫的私有制踩在历史的洪流里,历史将会证明这一点,历史也会证明合作社形式的农业才是乡村振兴的另一个主流。国家政策侧重合作社,合作社能带动村民一起劳动,劳动率提高了,荒地减少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农民也就增收了。只有拧成一股绳,才有鞭策乡村振兴的动力,乡村振兴也因此才会重点发展合作类型的农业。
合作不一定是一起种地,还有扶贫与照顾留守人员。我对村子中的印象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竟然有扶贫项目与365暖留工程!合作不仅能带来物质上的充盈,更能让每个脆弱的灵魂得到应有的安抚,精神文明与物质需求应当是乡村振兴的两个方面。
三.红色是第一怀民力
何谓怀民?心怀人民。毛主席曾提出“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共党员的规范,更是义务。
一开始我认为,入党50年之久的老党员,会选择生活条件更好一些的城市来享受人生的剩余时光,但是,他们选择了留在自己曾经为人民打拼过的乡村。
或许她们风华已去,不能做事实,但是人贵在品质、贵在精神,他们无私为老百姓奉献的精神会逐渐地影响周边的小孩、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让大家认识到自己的一生不能只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即使不一定能加入共产党,也应发扬毛主席的话语所蕴含的精神,为他人服务,帮助他人,快乐你我,净化社会,改善民风。这是乡村振兴打通村民思想的结果,而随着互帮互助的程度不断深入,乡村也会因他们而繁华、振兴。
总的来说,科技、文化是乡村振兴的两个重要的方面,而这两个重要的方面,恰恰是我未曾预料到的,只有实地的走访,才能够领略到乡村的真实情况,体会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86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