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交祠村是厦门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昔日属于“闻名”的高山边远贫困村,是一个即贫穷、落后、偏僻、脏乱差的小村庄,全村都是土路,卫生状况十分难堪,若遇下雨,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房子东歪西斜破烂不堪。但这一切,在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长牵挂白交祠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6年4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过一路颠簸后,来到了白交祠村,随后在白交祠小学内的村部进行座谈,认真听取了村里的发展状况,询问了关于村里经济收入等问题,就村里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座谈会后,习近平随机探访了几户村民,感慨道:“没想到特区边远山区的群众生活还这么艰苦。”离开白交祠时,望着眼前光秃秃的山顶,习近平在村口握着村主任杨清吉的手,叮嘱道:“你们这些村干部要带头把村民搞富起来,要做到山上戴帽,山下开发,好好为人民群众办点事。”山上戴帽是指植树造林,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山下开发意思是要种一些经济作物,包括茶园改造,增加村民收入。
1997年7月14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来到阔别11年的白交祠村,参观了全村后,来到刚刚落成的今日希望小学,上到二楼会议室座谈,当习近平了解到11年来村里发生的变化,他很高兴,充分的肯定了白交祠的发展变化。他指出:要抓好山区孩子的教育,好好培养下一代,提升村民文化水平。要利用好山区的资源,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
白交祠村杨书记总结道:“在两次亲临中,习近平最爱做的三件事,揭锅盖、掀桌盖以及揭铺盖。第一个揭锅盖看你锅里煮什么,第二个掀锅盖看你吃什么,第三个掀铺盖看你冬天睡的暖不暖和,这些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的为民情怀。”
2010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专门向厦门市领导了解白交祠村的发展情况。2018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白交祠村,深情挂念着这个几十年前曾两次访贫问苦的村庄。
在习近平的关心支持下,白交祠村坚持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带动,不断促进村里经济社会发展,引导村民大力兴建民宿、农家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里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社会事业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人均收入不断提升,从1986年的230元,发展到2018年的25000元,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如今,这座偏僻山庄在习近平同志的殷切关怀下,如沐春阳,蓬勃发展,成为“百姓富,生态美”的明星山庄。
“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90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