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5,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的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赴阜新市海州露天矿矿山公园调研,进行关于周边居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的调查,旨在通过本次调查从基层角度细看我国废弃矿坑的环境治理情况与生态修复进程。
海州露天煤矿从19世纪90年代开挖,1933年被日本人霸占,一直到1945年持续了13年。新中国成立后,是国家“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期间斥巨资建造的大型露天煤矿,同时也是新中国建成后的第一座大型机械化露天煤矿。1953年到2003年,海州矿累计为国家生产煤炭2.1亿吨,上缴利税33.45亿元。2005年6月,海州露天矿由于煤炭资源枯竭正式宣布闭坑破产,百年的矿业开发,形成投影面积6.54平方公里的城市“伤疤”,矿坑周边有近20平方公里的矸石山、工矿废弃地,环境状况十分恶劣。2004-2017年间,已累计投入7.47亿元,其中国家和省投入各类专项资金5.6亿元,市配套资金1.87亿元,开展了海州露天矿一系列治理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将海州露天矿建成了全国第一批国家矿山公园。
本次调研的受访人群主要是集中在50-80周岁年龄段的老年人,他们在海州矿周边居住时间较长,大部分都曾在老矿区居住,因此对于废弃矿坑附近的环境变化以及生态修复进程有所了解。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线下问卷调查中还有一份特殊样本,是来自外地的游客,在问卷中给出的关于环境评价的问题,他都给出了较高的满意度的答案。
本次调研中集中反映的问题如下
大部分人对于“生态建设”这一概念是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的;二十份问卷中有一多半对于本市在环境改善方面的努力给出的答案是比较满意;由于受访人群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大部分受调查者对于矿坑改造以及矿山公园的生态修复进程并不了解,且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哪个更重要”这一问题,所有接受调查的人都认为二者并重。
通过周边市民反映,在所有环境问题中亟待改善的是粪便处理、垃圾处理以及水质问题。在被问到“如何看待政府加快从重工业文明主导模式到生态文明主导模式转变这一决策实施”的问题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类人非常支持,认为这是城市转型的一个转机同时又能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与水平,对于保障市民健康以及未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重要意义;另一类人则是持否定的态度,这类人主要是受煤矿破产关停而导致下岗的工人,他们丧失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与生活来源,只能待业在家且加重了家里的生活负担,在他们看来,这种由重工业导向模式向其他文明导向模式的转变无疑是有害无利的。
在二十份接受问卷调查的人群中,有两位年龄在70-80周岁年龄段的老年人对于海州露天矿目前的环境修复状况给出了具体的评价与建议,二者的反映情况如下:
第一位的看法是:生态环境有所改变,政府的环境治理工作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一点从近年来雾霾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就可以看出,但是煤坑冒烟导致的空气污染仍旧十分严重且长期得不到治理,另外虽然在公园及其附近栽种了很多新树来增加绿化,但是栽完不管、新树栽死此类现象众多,这说明政府的工作进行不彻底,而问题得不到解决则说明了一些政府人员的不作为态度,说明政府的环境管理存在问题,且环境修复也并未贯彻执行,只是做了表面文章。
第二位的看法是:这位受访者肯定了政府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所出台的禁止燃放秸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一系列措施,他认为只有健康的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在环境面前,人类必须做出让步,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他给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尽管当前煤矿资源枯竭,但是阜新地区并不是只能靠煤矿资源或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他说阜新有着丰富的液燃气资源,完全可以利用这类资源带动城市发展并据此解决一批劳动力就业问题,解决下岗工人无法妥善安置的问题。
最后,在影响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大部分人都认为政府的政策与完善的管理这两类因素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通过以上问题,不难发现环境治理虽有成果,但治理难题依然存在,修复治理之路,任重而道远。治理方向在何处?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成为“航标灯”。针对废弃矿山治理,习总书记指出:“要本着科学的态度,认真搞好评估论证,把综合治理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因此,大宗治理必是规划先行, 2019年初,阜新市市协助省自然资源厅展开基础调查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了矿山及周边地质灾害、地下水、残煤自燃、土壤植被、可利用资源和关键技术研究。随之,我市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完成了《海州露天矿及周边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总体思路》初稿。
经过调研,团队发现在大部分人看来,环境修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废弃矿坑冒烟、空气污染严重的一些现象。因此,我们的环境改善之路并未结束,道阻且长,任重道远。在未来,好的环境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维护、需要政府的妥善治理,同时也需要法律层面和制度层面加以完善,明晰环境产权责任制,坚持谁污染谁处理的原则,务必保证政策的执行与落实,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推动形成上率下行的局面,环境问题才能有所改善。
四川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
李梓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91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