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烟台7月17日电(通讯员 李鑫 姜慧 徐丛智)2021年7月17日,烟台理工学院听党指挥队整装出发,来到了烟台市芝罘区,拜访手作香承人王德正老师,了解手作香的文化和历史,对手作香手艺观摩学习,详细了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正值我党百年,为弘扬传统文化,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听党指挥队走进芝罘非遗胶东手作香,在烟雾飘渺中,感悟胶东香道文化的魅力。
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
上午10点,听党指挥队来到了手作香传承人王德正老师的工作室正造社。一进门,一股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各式各样的手作琳琅满目,映入眼前。经过王德正老师的一番耐心讲解,队员们了解到古代香常用于祈福祭祖,驱虫避害。现在用途慢慢发展为净室熏衣修身养性等。王德正老师指出胶东传统手作香,清远香其配料中除了传统的檀香、沉香之外,还加入了烟台当地的楸树粉、无花果粉,使它的气味更加香甜。做香的过程繁琐而细致,选材、打粉、调合、醒泥、制香、晾香、切割。王德正老师说:“做香的过程就是慢慢地让自己静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一支好的香来。”所以说做香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现在香的种类主要有:线香、盘香、塔香、香丸,还有就是现在特别流行的香篆。现在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不断提高,对手作香也更加喜爱了。手作香里面有很多配方是根据中医来调配的,它对人体具有养生的功效。在清香袅袅的享受中,人们也得到了健康。
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燃一炷清香,青烟袅袅升腾香,既可芬芳四溢,又宜凝神静气。王德正老师向队员们讲到,从小跟着爷爷接触香料的他,对香味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便继承了爷爷的手作香手艺,一直做的现在,从事制香已经十多年了。他也曾前往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学习制香,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恢复了已经失传的清远香。王德正老师表示,手工制香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制香师的要求极高,手工制香的每一步都追求细致,制香过程中看似带着文人情怀的雅致,实则充满理性精确的配比。
经过王德正老师的一番耐心讲解,队员们了解到制香的第一步要把原料碾碎,然后接着研磨,让原料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磨碎的原料有粗有细,需要进行筛粉让粉末更细致。经过几遍筛粉之后,细腻的香粉就可以加水调合了,这一步叫做合香。和好的面团需要放置一晚上,这一步叫醒泥。经过一晚上醒发的香泥,味道更加悠远持久。接着就是考验制香师傅手上功夫的时候了——搓香。王德正老师指出这一步很讲究,之前练习的时候下的功夫最多,花的时间最久,需动作轻柔、用力均匀,看似容易的动作实则不易,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就这样,人间万般滋味,皆被制成袅袅幽香。王德正老师告诉队员,香的种类有很多,手工做好的香仔细摆放,经过晾晒就成型了。从配料、制晒香到出香,每个环节分寸自有拿捏,心中自有掂量,离不开制香师傅长年累月换来的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氤氲的香气,绵延着制香人的出众品格。手作香袅袅的香气,让指尖上的功夫化为艺术。手艺人用自己的努力和执着,让古老的文化渗透进现代人的生活,在芝罘非遗的宁静和悠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烟台理工学院听党指挥队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深刻体会到了中国胶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激发了队员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弘扬了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是超越社会变迁、维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纽带。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92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