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调研百年中华名吃,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

来源:郑州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张佳音 闫梦苛

为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切实走进教育教学,民以食为天,7月16日,郑州财经学院“小外说河南”地方传统文化教育调研团-郑州分队从饮食文化着手正式开展了调研活动,该调研聚焦于当地传统特色美食文化“葛记焖饼”。

怀揣着对这个能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奇,以及探究其文化和教育价值,我们团队来到了位于伏牛路的“葛记焖饼”总店。作为郑州的“老三记”之一,他的知名度相较于合记烩面、蔡记蒸饺这“两记”来说确实稍弱些,本以为店里人气不至于太过火爆,但是出乎意料的的是还不到中午时分,店里已经坐满了人,团队一起品尝了这道店内招牌-坛子肉焖饼,确实不负盛名。经过对店内人员和堂客的采访,我们走进了它的历史,更是明白它之所以传承百年的原因。

采访初期无论是采访人员还是采访对象都略微有些紧张,但是随着谈话的进行双方都克服了内向忘却了紧张,逐渐地放开了自己。从采访中可以看出居民们的淳朴与热情,很多人都非常乐意分享自己对于葛记焖饼了解的部分以及品尝后各方面的看法。从本次采访经历中也深刻体会到了被拒绝的感受,在如此热的阳光下带着工作了一上午的疲惫,就算被拒绝了也要理解与包容。当然,也从这次采访中更进一步地明白了要时刻保持一颗和善与感恩的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阿姨,虽然她对于葛记焖饼的了解不多,但是她温柔的语气和慈善的笑容瞬间赶走了所有的炎热与怠倦,很温暖人心。

在采访的过程中,通过老一辈的回忆,了解了关于葛记焖饼的起起沉沉。它体现了一个近代近百年的历史的缩影,从抗日战争时期到如今的新世纪,它经历了许多故事,而老一代的人也随着“葛记”经历着中国的起沉,而在“葛记”因为失去技术骨干将要消失在历史的鸿途中那段时间里,它依旧存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因为它始终提醒着人们那些艰辛日子的不易,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唤它回来,它也不负众望地重新回归,带给人们一个新的换代。

通过我们对它的更进一步的了解,其实它传承近百年是有其道理所在,它体现了中国人的细致钻研和独特的匠人精神。虽然只是一道小吃,但想要做成功,烙饼、炖肉、焖制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而且每个环节都有其的考究。而其创始人葛明惠更是严谨把握每一个细节。据我们了解,葛记焖饼还鼓励食客进行“光盘行动”,践行节约粮食的优秀中华传统美德,是我现如今所应具备的。而它更是与时俱进,并不只拘泥于坛子肉焖饼,更是添加了很多菜品。

因为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变化,现如今很多年轻人难免会浮躁,很难去细心钻研很多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习葛记焖饼这种持之以恒辛勤的精神,沉下性子来认真实干。而现在更多的孩子崇尚外来的快餐食品,倒不如来品尝下这道极具风味的中原名小吃,了解下中原的文化特色及背后故事。

这次调研活动,我们收获到了很多,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了很多中原特色文化,知道了许多关于葛记很多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以前去葛记可能仅仅是为了去吃,不会去探究很多内在的东西,而如今再去葛记更多的是“品”。

对我们而言,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这次调研是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的特色魅力,不仅仅局限于平常的纸上谈兵。而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学生是非常愿意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他们的途径很大部分是靠自己去网上搜索,这种方式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他们对文化的了解,所以希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普及且方式能够带来革新,让学生切实去感受文化的魅力。也希望更多的人去了解葛记焖饼的历史,践行细致钻研和节约粮食的精神。相信我们未来的文化教育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94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字辛追”——科技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

2025年2月7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实地探访了湖南省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融合前沿科技与深厚历史文化的辛追夫人数字人项目。据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终端,深度集成导览终端、计费系统和语音系统。为深入贯彻党……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字人AI导览员“小可”全程引导下,完成了一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开展多地实践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多地实践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保护生态,节约用水
2021年7月1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海王星实践队队员为研究现目前中国水资源的现状,正式开展“节水护水”的社会实践工作。在国家的发展方针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节水优先、…
节水宣传实践活动
2021年7月1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海王星实践队队员为研究现目前中国水资源的现状,正式开展“节水护水”的社会实践工作。在国家的发展方针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节水优先、…
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学子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活动
本网讯(通讯员高舒杨芯惠李新月/文张冰洁靳鲜/图)近日,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2019级3班的张冰洁同学和2019级5班的靳鲜同学,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为疫情防控贡献青春…
贯彻节水方针,节约用水
2021年7月1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海王星实践队队员为研究现目前中国水资源的现状,正式开展“节水护水”的社会实践工作。在国家的发展方针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节水优先、…
安徽农业大学三下乡:追忆党史踏红色足迹,光谱技术助茶农致富
为响应国家号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2021年7…
[物光]学院“光速出击”实践团队为线下实践进行问题搜集
(据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报道)8月6日上午9点,“光速出击”公益实践团队队长刘文豪为线下实践的成功展开进行问题搜集。队长刘文豪在网上查阅现路灯状况并整理出七个主要问题:城市照明整体规划不强、灯光管理…
峥嵘岁月,红色征途
7月20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镌刻百年历史,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团来到舟山马岙街道采访老党员林玉荣前辈,追忆风雨路。怀着一份忐忑,揣着一份兴奋,队员们走进了他的办公室,见到了这位年…
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斗精神
2021年是我们伟大祖国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一年,身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大学生我们在维护党和国家的同时,应更多的学习党史以及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学习,为了学习并宣传百年党史的重要意义,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
英魂不朽,精神长存
【最新动态光电学院】缅怀革命先烈中国青年网泰安8月4日电(通讯员罗宇轩)导语:2021年8月4日,为了缅怀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烟台大学星星之火队前往龙溪庄进行学习。为促使我们更好地感知红色革命的往日气息…
趣味语文小课堂
在“峰鸣”社会实践队之三下乡支教活动中,我们实践队为其准备了丰富的趣味课堂之旅,并且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和好评。在今天的语文课上,结合孩子们可能感兴趣的语文知识内容,实践队制定了合适的语文兴趣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