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渤海革命,洗涤我辈初心
(通讯员王铱琛),为传承“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山东建筑大学理学院“遇见”团队准到达渤海革命纪念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通过讲解、图片、艺术雕塑、场景复原、视频短片等方式让所有队员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那个艰难困苦,浴血奋斗、豪情万丈的红色革命时代。
“渤海湾畔,黄河尾闾,这是一片火热的土地,这里诞生了山东省第一个村基层党支部;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五大战略区之一,一批批志士仁人从祖国各地来到这里坚守民族解放事业的前线,留下自己的光辉的足迹;一批批热血青年从这里走出去奔赴全国各地,成为人民革命和国家建设的火种;一批批英雄儿女在这里为了国家的独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树立了永远的历史丰碑。”随着讲解员的讲述声音,队员们进入了纪念馆。
队员们先参观了纪念馆,纪念馆分为序厅、星火初燃、烽火燎原、烈火铁流、渤海英杰等五个展厅,我们按顺序参观了展厅,馆内通过展出战争年代的大量历史图片、革命文献、文物,辅以历史场景复原、电视短片、艺术雕塑等,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了当年渤海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党政军民走过的伟大历程。渤海区及其人民以其斗争精神铸造了为后世广为传颂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
图为“遇见”实践团队参观时的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笑 摄
序厅中映入眼帘的是“渤海魂”雕塑,巨大的雕塑让队员们感觉自己十分渺小,给每个人雕塑带来的视觉冲击之大,是用语言无法表达出来的,是一种无法表达的豪壮、英勇,自豪感、敬畏感。仿佛把队员们拽入了那个时代,那个场面,仿佛每个人也是其中一名战士,随时可以为党抛头颅洒热血。
随后队员们来到了纪念广场,党员和团员们分别在广场上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每个人的心中都是充满激情与热血的。誓言入耳震人心,重温入党誓词,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韶华。
图为“遇见”实践团队党员宣誓。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盈盈 摄
图为“遇见”社会实践团队党员宣誓。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景源 摄
“烈火铁流”展厅是让队员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展厅。该厅主要介绍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区党政军民的重要革命活动。其中让每个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吴洪英。队员们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和视频短片了解到,吴洪英是一个温柔,善良,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外柔内刚的人,但同时她又有着忠贞、刚毅、威武不屈的气节。但在1946年8月8日,国民党还乡团包围了牛茁村。吴洪英在掩护共产党人转移的时候,不幸被捕。还乡团气焰嚣张,割下吴洪英的耳朵,逼问她说出共产党员、农会干部的名字,但遭到了吴洪英大义凛然的拒绝。还乡团见状,搬出一口铡刀,狠狠地说“再不讲,这就是你的上天之地。”吴洪英仍面不改色,毅然决然地向铡刀走去。最终她被还乡团残忍地铡成三段。“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是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的亲笔题词。高度赞扬了刘胡兰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这不只是对刘胡兰烈士的评价,也是对刘胡兰式的巾帼英雄——吴洪英的评价当时听完之后队员们被她的大义和坚毅不屈所深深感动,而她的精神现在也深深的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图为“遇见”实践团队在纪念馆外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曹文珂 摄
这次的参观让我感觉到了革命者们坚定信仰,胸怀祖国人民,万众一心,勇往直前的红色革命精神。不只是让每个人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也让每个人更加了解了构成历史背后的人物,和他们用生命热血为党为祖国所做的贡献。每个队员都坚定了要将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红色革命故事也要流传下去,这是也“遇见”团队此次社会实践的重要目标。此次参观不仅是让每个队员学习到了很多,更是丰富了队员们要向小朋友们讲解的革命经历、故事和精神,以及队员们将要绘制的彩绘墙上的内容,可以展现出更多的红色革命故事和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97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