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7月28日讯】(通讯员:查成烁 李博雯 刘谢梓豪)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活态流变。正如总书记强调指出的,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7月28日上午九时,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辅导员刘子涵老师,和紫阳县民歌汉剧艺术研究中心唐文生主任就西安工程大学学子在民歌汉剧艺术研究中心的实践学习过程进行了交流,并就西安工程大学在此挂牌“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一事的意见上达成一致。随后民歌中心唐文生主任、带队老师刘子涵、实践队员以及民歌汉剧艺术研究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挂牌仪式,正式在安康市紫阳县民歌汉剧艺术研究中心成立西安工程大学志愿服务实践基地。
刘子涵老师代表西安工程大学向紫阳县民歌汉剧艺术研究中心授牌。
挂牌仪式的圆满成功,不仅是本次西安工程大学赴陕西紫阳实践队取得的重大成果,同时也为西安工程大学与紫阳县民歌汉剧艺术研究中心搭上了沟通联系的桥梁,深化了双方交流合作的基础,提升了“传承非遗文化精神”的实践内涵,为更好的传承、发扬紫阳民歌增添新动力!
西安工程大学赴陕西紫阳“唱响民歌紫阳,传承非遗文化”暑期社会实践队 责任编辑:陈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02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