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FAFU-益点菇”实践调研队为了积极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团队秉持“筑梦红色之旅,推动乡村建设”的理念前往素有中国“食用菌之都”之称的古田县进行社会实践。我立志将自己所学的专业学科知识融入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将自己的青春力量绽放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
“益点菇”团队以“食用菌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旨在调研古田县的食用菌致富新模式。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作为食用菌产业领域权威的技术机构,是本次调研的重点对象。研究院孙淑静副院长热情接待并引导我们参观。在这,我了解到研究院组成主要是以研究院为中心,搭配管理机构、科研平台、人才团队。主要运行机制是福建农林大学提供人才、科技等,古田县政府辅以资金、场所、政策等促使研究院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由三方面共同合作促进古田食用菌产业链的升级。
通过本次调研,主要令我感悟颇深的有两点。
一,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对食用菌进行创新性研究,专注于各项实验数据的测量。我知道将自己一天的精力全部投入一件事都是非常需要勇气和毅力的,而这些研究人员是将自己的数十年的精力全部投入食用菌的创新发展。可想而知,他们具备的品质是多么令人敬佩。因为我明白专注于科研实验方面的学科、专业对实验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是十分严谨和细致的。所以我很疑惑,是什么力量促使这类研究人员坚持下来。为此,我采访了实验室中正在实习的学长,在他看来,从事食用菌产业,不仅是为了自己未来的工作与自身的爱好,更是为了促进食用菌产业在助力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对研究人员的工作有更加深切的体会,我亲身尝试了他们所做的一项实验——“高倍镜观察菌褶两侧子实层”,从切割菌样成切片,再用切片制作成载玻片,最后将载玻片置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对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我,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是我知道,唯有自己不断的尝试,不断从失败中获取经验,才能够有机会实现成功。所以我不断地进行尝试,终于,我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的菌褶结构。据了解,这项小实验仅仅是研究过程中非常细小的一个步骤。在研究院的常规培养室,我发现了研究院一项创新型的研究——“绣银一号”银耳。它是近十三年来银耳方面唯一的新品种,据孙副院长介绍,实验室中的“绣银一号”原本是已经废菌,但是在古田菌业研究院,研究人员通过利用先进的食用菌培养技术,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这一重大发现也直接的帮助了这类银耳种植户产生额外收入,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古田人民对食用菌产业的积极配合与投入。一个产业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是不难的,可是一个产业得到一座城市人民的认可是不容易的。而食用菌产业做到了,它在古田人民的心中不仅仅是奋斗的事业,更是赋予他们美好未来生活的“母亲”。从我进入古田县以来,我发现这个城市充满着食用菌产业的元素。例如,环十字路口中央的食用菌小图标,夜间道路旁的路灯等。
为更加深入彻底地了解食用菌产业在古田人民心中的“重量”。我们来到鹤塘明艳茶叶合作社,对负责人余海燕进行采访。通过对余海燕的采访,我更加地坚定了我内心所想。食用菌产业在古田人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据我观察调研,食用菌产业与县内许多产业都有所交叉融合。以茶叶为例,鹤塘明艳茶叶合作社将红茶和灵芝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茶材料。在我们参观过程中,海燕姐热情地为我们展示茶和食用菌相结合后的茶饮品。
不仅仅是在茶产业方面,食用菌有巨大的益处。在种植业,养殖业等传统农业型产业发展上,食用菌产业都有突出的贡献。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现代化科技创新发展在食用菌产业上的突出成就,也明白了食用菌产业在推动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衍生新的食品种类和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相信未来的食用菌产业在各专业学科知识的指导下,不仅能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更能在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上“。
(通讯员 李九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08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