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7月25日,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成蹊社会实践服务队(以下简称“成蹊队”)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五完全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线上“云支教”社会实践活动。50余名师生相约云端,开启一段环保教育与党史教育相结合的“青红之旅”。
为推动“碳达峰”与“碳中和”愿景在人民群众中形成合力,成蹊队本次社会实践以“‘碳’寻环保,红情绿意”为主题,结合常德市发展愿景与低碳环保理念,推出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辅之以艺体、宣传和服务活动,以此培养当地小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与能力,助力当地生态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微风点亮晨曦,心火跳跃不息。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成蹊队队员竭力投身社会实践。他们为队伍注入生机与活力,为支教注入力量与灵魂。
构奇思,展妙想
杨欣欣是成蹊队宣传板块成员。在此次活动中,她包揽了制图、剪辑视频、制作推送、撰写通讯稿、设计吉祥物、运营自媒体等多项宣传工作。作为向外展示队伍情况与宣传队伍成果的重要角色,宣传板块的成员需要掌握多项宣传技术,具备奇思妙想。
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前期,杨欣欣的工作主要围绕吉祥物、表情包、海报的设计展开。吉祥物设计需要她不断构思和创新关于队伍活动的理论,在头脑风暴的同时运用软件一点一点地将理论具象化。在这一过程中,杨欣欣不厌其烦地推敲色彩和线条,逐步完善图像细节,最终绘制出成蹊队特色吉祥物“明侦‘碳’C宝”。
活动正式开始后,杨欣欣与其他成员相互配合,从简讯到队员日志,从推送到通讯稿,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宣传任务。她坚持利用制图和排版把成蹊队的服务理念与实践成果具象化,将向外界传递成蹊队的声音。
“下乡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不断涌现的灵感,还需要我们细致与效率兼得,既要保证速度也要保证质量。在此过程中,我负责队员日志的模板制作、推送的图片制作以及通讯稿撰写。任务虽多,但是这样的日子让人快乐且充实。”杨欣欣说道。
迎挑战,共成长
作为成蹊队服务板块的一员,潘卓茵主要负责“红色书信”主题课程的教学、“环保小打卡”方案撰写、课堂录屏、截图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等。
这是潘卓茵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她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第一次写教案就遇到了‘红色文化’这种宏大主题,授课对象还是红色知识储备较为薄弱的小学生,加上时间紧张,从教学内容的选取,到教学形式生动化、多样化,再到教学时长控制,所有教学准备都要在一周之内完成,这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潘卓茵说道。
三下乡活动转变为线上开展并没有减轻服务板块的工作量,他们始终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潘卓茵积极配合工作,在负责人的帮助与建议下,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尽心尽力完成各项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她收获了成长与快乐。
她表示:“非常感谢师兄师姐们不厌其烦地帮我修改教案和ppt,为我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完善建议!这次教学任务也让我了解了小学教学和中学教学之间巨大的差异。同时,助教经历让我非常感激同学们对我们课堂的配合。虽然线上授课限制了我们和小朋友们的距离,但却不会限制小朋友们上课的热情。”
求真实,谋发展
由于新冠疫情发展态势的变化,调研版块根据实际情况对研究的主题和方向进行了及时的调整。今年,调研板块紧扣成蹊队“三下乡”主题,在石门五小开展“碳中和”愿景下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他们以丰富队伍的数据和理论成果为目标,期望在生态文明教育研究领域,通过聚焦目前我国“碳中和”愿景,实现理论上的创新性表达。
作为成蹊队调研板块的成员,黄与堙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授课,但也在紧锣密鼓开展的三下乡任务中有很充实的体验。“前期在与调研队友们一起打磨选题、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我不仅通过对国家生态文明现状的考察而深切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也在完成一个个调研任务后收获颇丰,积累了调研知识、锻炼了调研能力。”她说道。
正式开营后,调研板块便开始进行实践考察。黄与堙的主要工作是准备问卷题目。她表示,在问题制定中遇到了很多以前未曾接触的问题,但也在思考和修改的过程中收获良多。在调研过程中,黄与堙有意识地扩大思考范围,用更广阔的视野、更灵活的思维去观察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她积极与其他成员协作配合,力图通过多种调研方法深入了解调研地小学生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情况,进而提出富有参考价值的教育措施,促进当地生态文明教育,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云下乡”充满困难与挑战,但在成蹊队队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定能披荆斩棘、克服难题,在社会实践中展现志愿服务力量,彰显当代青年的青春风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10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