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尤其是对于乡村而言,振兴乡村教育是振兴乡村文化、重建乡村社会的重要环节和根本措施,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要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有明确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如今,我国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在城市中形式多样,三方合作程度不断深入,整体情况向好,而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导致其在乡村教育实施中困难重重,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振兴乡村 育人为本”实践队以乡村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为调研课题在前期岐山县、扶风县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社会实践,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蒋明老师带队于7月27日在宝鸡市凤翔区开启我们的第三站。
01 走访凤翔区教育局
7月27日上午,我们实践队首先走访了凤翔区教育体育局,教育局杨股长热情接见了实践队队员。
他在为我们介绍当地教育情况时,首先提出了目前当地学校显著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师资队伍结构失衡,每年退休教师大概是招入教师的两倍,二是在学科上农村的体音美老师严重不足,难以做到让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在担起教书育人责任的同时还要兼顾很多社会功能,导致负担较重。而且生源的不断流失致使剩下的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竞争学习环境。
由此我们深切感受到,乡村教育的振兴确实是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家庭和社会也要担起相应的责任。当下主要是社会教育缺位较多,家庭教育方法不当,针对这些问题杨股长也提出了下一步的措施,比如社区或村委应承担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工作,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也要继续发挥作用等等。
上午与杨股长的座谈让我们对凤翔整体教育情况有了大致了解,他也对我们的实践工作表示充分认可和支持。为了更全面的进行调研,下午我们走访了凤翔区的西街小学与石家营中学。
02 走进学校
在与西街小学校长与石家营中学的校长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了家校合作时遇到的一些困难,如乡村学校的留守儿童及离异家庭学生占比大、学生缺乏父母关爱导致心理问题、部分乡村学校没有专职的心理老师等。校长们表示希望家长能理解并配合学校一同教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乡村孩子燃起教育的希望。
03 展望
通过近几天的调研可以看出,目前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已形成自下而上的强大动力,相关政策和法律在逐渐成熟,但乡村离形成有效、完备的家校社协同机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本次凤翔作为最后一站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们实践队队员也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全面推进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作为理工大的青年学子,我们始终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11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