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国家所举办的三下乡专题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代表滁州学院组成6人小组,来到滁州市凤阳县进行了有关凤阳花鼓戏的调查。我们在出发前做了一些问卷,也从身边朋友的回答中得到一个数据。在我们身边这一片,有85%的人都听说过凤阳花鼓戏,切仅有8%不到的不愿去了解凤阳花鼓,73.02%的人觉得凤阳花鼓既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就应当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和推广。
我们首选是去了凤阳县的图书馆,在那里有很多有关凤阳花鼓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明朝田艺衡的《留青日札》中曾提到江北凤阳男子擅长击鼓,尤其擅长三棒鼓,而且在田间地头插秧时,男女相互击鼓唱歌已成为一种风俗。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建国后,凤阳花鼓进入北京怀仁堂进行演出,演出结束后,国家领导人给予高度的赞扬,周总理亲切的称它为“东方芭蕾”。此后凤阳花鼓更是打遍、红遍大江南北。凤阳花鼓是根植于凤阳汉族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之美称,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后我们又去了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在那里有很多热爱凤阳花鼓的传承者,我们也向他们汇报我们在凤阳进行花鼓调研和发扬的实践行动,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此次赴凤阳县凤阳花鼓调研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凤阳花鼓的发展现状,也磨砺了我们的意志,更让我们多了一些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学习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12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