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上九天探星——走近天问一号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李柏橦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说:“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巨大成功的背后,包含的是无数航天人的汗水与泪水,是无数个日夜的鞠躬尽瘁。而这其中,就有邵春涛老师的身影。抱着求知的渴望与敬仰的心情,实践队成员叩响了邵春涛老师的门,也叩响了通往浩瀚星海的门。

2021年6月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家国天下行实践队于主楼会议室采访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参与天问一号研发的邵春涛老师,并就“天问一号”的发射原理,运行细节等展开了深入的交流。邵春涛老师砥志研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天问一号”的运行过程,面临难题以及解决方法;邵老师语言幽默风趣,谈话内容充实,不仅缓和了会场紧张的气氛,更使每一位实践队成员受益匪浅。

本次访谈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邵老师对天问一号的发射和运行进行介绍,而后实践队队员根据访谈内容对邵春涛老师提出一些问题,邵春涛老师进行解答,并作相应的会议记录;最后是实践队队员与邵春涛老师进行合照。

首先,通过邵老师对天问一号所面临的极端环境的介绍及运行原理的阐述,天问一号的发射过程及运行轨迹便完整的呈现出来。为何火星之于人类探索外太空如此艰难?通过邵春涛老师的讲述,我们了解到天问一号的着陆过程是全自主的,自主着陆过程在9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但当时地球和火星间的单向通信延时大约17分钟。而且其凶险在于,火星表面大气浓度只有地球表面的1%,但是有空气就能引起天气变化,而天气变化会产生风,进而造成恶劣天气,譬如在火星上台风的强度最大可达到地球最高等级台风的三倍,大大增加飞行器的控制难度;因此,天问一号的成功不仅仅是中国航天的一大步,更是人类地外天体探索的一大步,这标志着我们或将有能力将脚步迈向更远的深空,探索更多的未知星体。

航天领域中一直都有哈工大人的身影,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与航天精神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航天需要精准,需要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需要精准的数据,高精尖的技术,才更促使我们哈工大学子为此奋斗,才得以将这一精神传承百年。百年来哈工大人的身影一直活跃在国防、航天等重要领域,正彰显着哈工大学子传承的八百壮士精神经久不衰,并在国家的蓬勃发展中熠熠生辉。

第二部分,学生提问环节,除了一些天问一号的相关问题外,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同学向邵老师提出来自内心的疑问:请问邵老师对航天事业的发展有什么展望?对想从事航天方面的哈工大学子又有哪些建议呢? ”

对于航天事业,老师认为中国航天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新技术是在航天领域被首次提出和应用,而后逐渐在其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其中一句 “科学研究就必须要承受失败。”也道出了科学研究的不易。风光的背后,是无数次的论证、试验,甚至归零。这不仅体现了航天对科研人员要求之严格,更体现出航天事业发达的背后是无数艰辛的日夜堆砌而来的,是多少科研人员的心血所铸就的。

对于学子的期望,他说道:“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中航天领域的任务饱满,我们可以预见将来航天事业必将蓬勃发展,这个领域也需要多学科人才。现在技术发展迅速,就算好的技术也避免不了被市场吞噬的风险。同样的目的要用不同的方式到达,但最终只会选择最优的那一个,因此要不断的优化和进步才能在洪流中得以生存。“最后邵老师强调,不要惧怕失败,因为即使任务失败,也一定会有收获,因此不能在工作开始之前就有畏惧心理,害怕失败,要选好方向,放平心态,刻苦攻关,必能收获成功。

最后实践队成员与邵春涛老师在访谈结束后进行合影。

本次采访,实践队成员不仅仅深入了解天问一号发射及运行过程中的具体细节,也让实践队成员了解到有如邵春涛老师一样在背后默默奉献与付出,一心一意为国家而不求功与名的科研人员;更让哈工大学子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的具体体现有了深入了解,也将这一精神根植在哈工大学子心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19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的传承现状与困境,助力其传承创新。学生……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寒假“返家乡” | 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子

姓名:史佳航班级:计算机科学于技术2303班实践感悟:作为大学生,为响应学校号召,提升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解决身边问题的…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最新发布

塔里木大学暑期三下乡:助力创建文明之城
大学生网报阿拉尔8月10日电。7月2日至7月9日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志愿服务谱写社会新篇章”实践团7名成员,在阿拉尔市新苑社区开展助力创建文明之城活动。以“奉献、友爱、互…
平凡岁月,书写不平凡故事
经过了这次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获得的最多的感受就是感动和幸运。很幸运我拥有了这次机会,很感动我遇到了一个好的队伍。活动长达一个月,虽然我没有和大部队一起去往实践的地点,我担任的工作…
宅基地闲置困局及其突破路径研究实践(四)
【河海大学商学院7月9日讯】(通讯员:刘心睿)2021年7月9日,实践队伍再次在徐升艳老师的带领下乘车来到常州市武进区跃进村。团队首先参观了跃进村的园林花木产业园。园林花木产业是跃进村的支柱产业,也是跃…
安徽学子三下乡:关注乡村独居老人 ,为社会传递你我一份爱
导语:因践行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2021年7月15日至7月16日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205班赴各地志愿工作团队邢盼林在合肥市庐江县乐桥镇乐桥村为养老保险人群做材料收集和资格认证等志愿…
安徽学子三下乡:关注乡村老人 ,为社会多传递一份爱
导语:因践行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2021年7月15日至7月16日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205班赴各地志愿工作团队邢盼林在合肥市庐江县乐桥镇乐桥村为养老保险人群做材料收集和资格认证等志愿…
宅基地闲置困局及其突破路径研究实践(三)
【河海大学商学院7月8日讯】(通讯员:赵伟朝)2021年7月8日上午7时,实践队伍在徐升艳老师的带领下乘公交车来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跃进村。常州市武进区跃进村作为2015年的全国宅基地改革试点地区,率先实行了…
宅基地闲置困局及其突破路径研究实践(二)
【河海大学商学院7月7日讯】(通讯员:刘心睿)2021年7月7日,宅基地闲置困局及其突破路径调研团队通过指导老师帮助和自行联系双保险的方式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跃进村当地村委会取得联系,在表明此次社会实践…
宅基地闲置困局及其突破路径研究实践(一)
【河海大学商学院7月6日讯】(通讯员:刘心睿)2021年7月6日,宅基地闲置困局及其突破路径调研团队基于此前研究积累多次召开小组讨论会,首先由负责人分享相关资料,介绍宅基地相关政策背景以及以往的研究结果…
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政策支持助力南仲都崛起
8月9日,益生菌实践团成员为了解国家有关扶贫政策对南仲都村崛起之路的影响,通过线上搜集资料、整理总结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相关政策,并开展会议进行分析。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