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二日,小组成员再次来到高密市聂家庄,聂鹏老师很热情的把我们招呼到他家里,为我们讲述聂家庄泥塑的传承。
泥塑起源于明代万历初年,聂家庄人用泥做成一种叫“锅子花”的焰火出售,经过发展把装火药的泥坯做成多种形状,焰火放过后,再当玩具或摆设。到清朝乾隆年间,聂家庄泥塑借鉴了杨家埠年画的艺术,在表现手法和着色上进行创新,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动作,使声音,色泽,动作融为一体。
作为全村唯一一个把泥塑当作职业的年轻人,聂鹏老师撸起袖子,全身心投入。平均每天要给四五十个泥塑上色,制作完成十几个“泥老虎”。为适应客户需求,加班加点是常事,尤其是春节需求旺季,一忙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多年的创业实践,让聂鹏老师专心琢磨着,如何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并爱上这门民间艺术,从单调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令聂鹏老师遗憾的是,尽管有着“非遗”的光环,却再没有一个本村青年加入聂家庄泥塑的传承,“年轻人会觉得捏泥塑工序多,挣钱少”。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大学生开始关注聂家庄泥塑。并且经团高密市委的大力协助,在高密的红高粱影视基地开一家体验馆,融现场演示、体验、网络销售于一体,推动古老泥塑由民间艺术变为文化产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2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