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7月19日宁波财经学院蓝色护海暑期社会实践团再次奔赴舟山开展一年一度的蓝色护海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舟山是蓝色护海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四年以来的主要实践地,也是浙江省内海域面积较大的一座城市。每年蓝色护海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都会结合当下海洋重点污染问题开展实践行动,今年实践团将从“防治口罩污染、保护海洋环境”这一主题出发去保护海洋环境。口罩污染是这两年因疫情原因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海洋污染,它以降解时间长、威胁海洋生物生命、易引发疫情二次传播等途径抢夺着海洋、人类的生存空间。在当前疫情常态化的趋势下,人类对口罩的需求量将长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稳定值,若人类不及时采取措施,“口罩污染”将愈演愈烈,口罩将从人类的“保护神”变为“死神”!故实践团计划在舟山当地锁定一个较有可能发生口罩污染的地点进行考察、宣传工作,希望引起更多人对“口罩污染”的关注,为当地海洋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
前期调查,确定实践地
在前期调查和了解中,实践团发现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镇沙湾村辖区内的筲箕湾自然村是舟山目前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渔村,其坐落于大青山西麓山脚,西临出入洋鞍鱼场的乌沙门水道,三面环山,客流量丰富,相较于开发程度高、街道环境管理较为严格的小镇、示范村,筲箕湾自然村更有可能存在一些口罩污染情况。
实地考察,发现问题
故实践团于7月13、14日在筲箕湾自然村正式开展调查访问工作。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废弃口罩属于其他垃圾范畴,应投放入“其他垃圾”标识的垃圾桶中,故实践团首先观察并记录拍摄了村内村外包括“其他垃圾”标识垃圾桶在内的分类垃圾桶的设置情况。调查发现村内村外包括“其他垃圾”标识垃圾桶在内的分类垃圾桶的设置完善,但村内海边沙滩上却没有垃圾桶的设置,导致村内海边沙滩上包括废弃口罩在内的各种垃圾散落堆砌各处,成为村内一个重点污染地区 ,这将是实践团后期与村委会讨论进行整改的重点区域。
同时实践团也走访了当地村民,当地村民以中老年人为主,绝大多数人都对“口罩污染”不了解,他们表示现在在家都不戴口罩,只有出门才会戴口罩,来玩的游客几乎都会佩戴口罩。当问及每日游客人流量时,他们称因为村子坐落在朱家尖著名风景区大青山脚下,所以每日都会有游客来访,节假日时会更多,故“外来口罩”是筲箕湾自然村口罩污染的一个较大因素。“我们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怎么会不希望大海好,可是我们年纪大了,跟不上时代喽,不知道该怎么做咧!”这是一位正在收渔网的伯伯说的。在了解村庄在环境保护上的问题和村民们的心声后,实践团产生了举办宣讲会的想法,借此机会让村民们了解“口罩污染”、知道该怎么去防治,帮助他们保护这片世世代代庇佑着渔民们的海洋。
考察、捡拾两不误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实践团也在实地考察走访的过程中,在村庄内的一些地方发现了口罩污染现象,如海边小路旁的树丛中、村内石墙的墙缝中、渔民打渔的渔网边等,在发现废弃口罩的“踪迹”后,实践团立即用正确方法扎好口罩后,将其丢弃进提前准备的垃圾袋中。实践团一边开展调查走访工作一边进行志愿捡拾活动,希望通过点滴之行来助力当地海洋环境保护。
结合调查所得,举行宣讲会
在对筲箕湾自然村“口罩污染”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后,实践团在当地村委会的支持和动员下于筲箕湾自然村老年活动中心召开了一场宣讲会。宣讲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详细介绍了“口罩污染”的具体内容、导致原因、污染途径、主要危害、防治手段等;第二分享了在筲箕湾自然村进行调查和采访中得来的信息和发现的问题;第三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措施并与当地村委、村民进行讨论;第四向村委、村民们演示了废弃口罩的正确处理方法,村民们也跟随着实践团进行了实际的操作。宣讲会效果较好,村民们认可度和配合度较高,希望通过实践团的宣传能让当地村民开始正确处理和丢弃废弃口罩,关注起海洋环境保护。
制作宣传文创产品,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在实地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实践团发现当地空巢老人现象较为严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村庄内道路陡峭,不适宜中老年人居住。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实践团希望此次蓝色护海行动不仅能保护海洋,还能保护海洋周围的渔村、渔民。在成员们热烈讨论、默契配合下实践团设计制作了一款既有当地文化特色又能够宣传防治口罩污染、保护海洋环境的文创产品——手工自绘布袋。文创产品在后期的销售过程中反响较好,群众认可度、接受度较高,售卖首日就全部售罄。此次活动所得资金全数捐献给了筲箕湾自然村空巢老人,希望能为改善老人生活环境、促进当地生态文化振兴尽一份绵薄之力。
实践活动终会结束,但蓝色护海行动永不止步。愿大家都能为海洋保护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爱眼前一片海、护心中一个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25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