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为深入了解中国农村改革的历程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心系乡村,入微民生”实践团队前往著有“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之称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展调研活动。团队重点参观了沈浩同志纪念馆、大包干纪念馆和当年农家三个著名景点。其中,我认为,最能直接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的,还是“当年农家”。
“当年农家”即小岗村“当年农家”茅草屋,一座上世纪70年代典型的农家居所,是当年小岗村十八位带头人在“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红手印搞起大包干的地方,“当年农家”也因此而出名。作为再现“大包干”情景的重要景点,它包括了大包干签字室情景再现展区、原始农具展区和农民生活展区三大展区。用茅草覆盖、泥巴所拌、稻草砌垒的房子,与小岗村现在的现代新居形成了鲜明对比,让我们仅从视觉上就能容易感觉出改革开放以来小岗村的发展变化之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现在我们农村的优渥生活!“大包干”以前,小岗村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凤阳花鼓词“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就是对当时农民生活状态的最真实的描绘,陷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生存窘境之中的小岗村民们,哪还有精力去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呢?“大包干”不仅解决了村民们的温饱问题,让小岗村实现了“一年翻身,改变全貌”的巨大转变,让村民们的生活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也为广大农村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分配制度体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的起点,让中国农村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快车道。
或许,在很多人的心里,对农村还保留在到处都是泥泞的小路,鸡鸭鹅到处乱窜的印象里,但却不知道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一日千里,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早早的替代了泥泞的小路,路上再不见鸡飞狗跳的混乱场景,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整齐划一的精致房屋。走进小岗村,给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就是那条宽阔的水泥路了,正如一句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我想,这就是小岗村现在发展情况最好代言人了。当年农家里保存完好的茅草房、瓦房、厨房、磨房、猪圈牛棚等的农家院落,以及一些当时生产生活用具的实物展示,为我们再现了20世纪60至80年代的生产、生活场景,让我们对那个年代农村的生产力和生产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过去与现在的显著对比,让我们不得不更加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发展肃然起敬。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回望今昔对比,我们应更加坚定改革创新发展之路,同舟共济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25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