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大地丰碑]——朝夕相伴暖人心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作者:孙家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地丰碑”社会实践团成员穆亚涛于2020年8月采访第一书记穆世福同志的基层工作和初心使命,团队于2021年8月进行总结和撰文。

2016年初,来自海原县民政局的干部穆世福响应组织号召,怀着激动的心情与美好憧憬,驾车来到海原县树台乡红井村,开始了他的驻村生涯……

访民情、知民意、察民心

树台乡红井村地处海原县“母亲山”南华山西南脚下,自然条件恶劣,十年九旱。2016年有建档立卡户559户2277人,是一个深度贫困村。驻村伊始,为了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穆世福马不停蹄到老党员、退休支部书记、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家中走访调研,以便尽快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并根据实际出发制定了红井村《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实施方案。并结合本村实际发展情况,按照上级工作要求,相应制定出《红井村村级党建工作规划》、《红井村党建工作要点》、《红井村党员教育培训计划》等相关规划制度,为后期开展全村脱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五个一批”脱贫方式,红井村469户1912人经过近4年努力,于2018年底顺利通过县级验收脱贫销号。

增基建、保医疗、富教育

从2014年红井村建档立卡以来,在穆世福穆书记的带领下,2018年打赢了脱贫攻坚战,2019年顺利接受国家普查,然后跟自治区同步宣布脱贫。穆书记扶贫成功的经验在于把扶贫中心紧紧围绕在“两不愁、三保障”,重点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让村里人不愁吃、不愁穿;另一方面在于保障孩子们的义务教育,村民的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增加当地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通过5年来书记和村民们的不懈努力,红井村现在无论是住房还是饮水还是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五年来,穆书记牵头带领其他驻村干部,成功改造农村危房453户,修建乡村硬化道路30公里左右,实现了村容村貌的大转变。自来水做到了家家户户都有保障,现在无论是常驻的还是不长期定居的,都能保证百分之百的自来水入户。在医疗方面,全村的贫困户都完成了建档立卡,而所有的建档立卡户也都得到了保障。在教育这一块,村里党委团队全面保障义务教育的正常畅通进行,每年对高考录取的的同学还会发放额外的补助。发展到今天,脱贫攻坚进行了这么多年,村子里已经不存在吃、穿的问题 ,也就是说“两不愁、三保障”这一块,全部村民都达到了国家标准。

聚民力、启民智、惠民生

“对于产业扶贫,我们是养殖有养殖的政策,种植有种植的政策,劳务输出有劳务输出的政策,总之一句话就是,我们老百姓只要干,就有补偿,就能发家致富”,穆书记如是讲。习总书记也曾提到,幸福的生活是靠奋斗得来的。穆书记将精准扶贫的重心放在产业扶贫和智力扶贫两方面。首先是产业扶贫,产业这一块主要是劳务产业,穆书记告诉我们:“因为这个地方以前是个靠天吃饭的地方,老百姓种地如果不下雨,在这一块几乎就没什么收成,所以我们重点是发展劳务产业”。然后是发展养殖业,饲养奶牛,红井村所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村民们对养殖经验颇丰。当地还发展了种植业,村里种植的马铃薯品质特别好,曾在全国农业部举办的农产品博览会上获过奖。

群众吃饱穿暖是基础,更重要是思想上脱贫。以前当地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不太愿意配合村里的工作,但是经过这几年领导,大家都彼此熟络了起来,思想也逐渐得到了解放。穆书记也积极争取上级扶贫政策,帮助村民发家致富。另一方面,穆书记带领党委干部们从村民技术技能培训这一块出发,加大脱贫的扶持力度,积极为村民拓宽就业渠道。除此之外,移民搬迁政策的落实也很重要。通过移民搬迁,把一些不适宜村民居住的家庭或者某些生活有困难的家庭搬到交通便利的新房区,无论是接触网络还是接受教育等等,只要是有困难的,穆书记就会积极为村民做思想工作,协助村民们进行移民搬迁。

舍小家,为大家。穆书记舍弃自家安逸,投身农村扶贫建设,帮助几百户人家成功脱贫致富,救活了一个村庄,收获百家赞扬,成就了年轻一代心中的梦。穆书记,您的付出,已化作星星之火,待那燎原之日,必成万丈霞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28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余杭非遗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内核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滚灯文化不断传承 感受非遗人文艺术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重拾非遗璀璨文化 余杭滚灯生生不息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对余杭区的非遗文化进行实地考察,重……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非遗文化 地域特色滚灯

为了响应国家、学校的积极号召,为了寻访传统文化继承者,以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挖掘探讨传统文化的历史成就,以及在当代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向社会倡导保护传统……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理学子实践在路上,探寻非遗文化之根

文化和艺术气息洋溢在余杭区里的每一个角落,这里有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得到充分展现。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理工……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非遗文化 传承人文精神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文化积淀厚腆,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璀璨非遗文化……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理学子探寻非遗文化,传承人文精神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余杭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宝贵文物代代相传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红岩青梦”实践队赴困牛山:追寻红色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2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红岩青梦”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贵州省石阡县困牛山这片红色热土,开展“困牛…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引领广大闽科学子筑牢爱国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

 延续十九载,湖南农大机电学院打造科技人文融合志愿服务,为特殊儿童送暖

3月30日上午,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冒雨走进长沙市阳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以舞蹈表演、机器人演示、手工…

礼仪赋能成长——共建校园文明新高度

为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与个人风貌。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

辨明前路,引航梦想 ——人文学院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

为帮助人文学子把握公考方向,了解相关政策,3月27日,人文学院于院办202教室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邀请南京大学博士王海霞老师…

最新发布

三下乡活动心得——鲍梦楠
为了切实贯彻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我积极参加了由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组成的乡村振兴志愿服务…
[大地丰碑]——传播爱的火焰,燃烧青春岁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地丰碑”社会实践团成员张小宇于2020年8月采访志愿者张娜同志的基层工作和初心使命,团队于2021年8月进行总结和撰文。张娜,女,汉族,中共党员,中国石油北京销售第一分公司团委书记…
三下乡心得体会——白朵朵
三下乡心得体会目前,乡村振兴遍及所有农村区域,为了了解乡村振兴的进行,我参加了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所开展的三下乡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活动,在活动期间,主要针对农村植物保护方面进行植物…
走近红色基地,探索红色文化
走近红色基地,探索红色文化“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经沧桑,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惊天动地的建设史、披荆斩棘的改革史孕育出丰富多彩的红色资源,淬炼了昂扬向上的红色文化,…
“一助一”社会实践帮助留守儿童读书,让红色书香润童心
“一助一”社会实践帮助留守儿童读书,让红色书香润童心——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响应学校关于开展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积极承担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
社会好青年队伍之岳西之行社会实践感悟
为了响应学校关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也给自己一次走出校园、接触社会、锻炼自我的机会,在经过精心准备之后,我们团队一行九人,下乡做了关于农民土地经营方式的调查研究,调查地点为安徽省…
三下乡感想通讯稿:对外汉语教学,搭建中越间桥梁
自7月10号开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向日葵对外汉语线上交流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硒行服务队”)正式开展了线上“云”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的对象是越南学习者,我们将通过线上授课的方式,帮助越南…
宅基地闲置困局及其突破路径研究实践图赏
宅基地闲置困局及其突破路径研究实践图集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寻前人之迹,励今时之学”实践团家乡宣讲活动顺利进行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雷响彻中华大地,这个“春天的故事”既改变了中国,也改写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医药事业也以日新月异、提速飞奔的方式发展。而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