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河南工业大学:物通天下,货畅其流 ——双循环格局下畅通粮食物流网络社会实践项目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易杨

《粮食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到,粮食物流业是粮食行业发展的基础支撑性产业,粮食物流的成本和效率也关系着资源的利用、粮食安全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基于学校粮食研究的优势学科及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优势专业, 2021年暑期,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粮食物流网络系统调研团队开始逐步点亮古代粮食物流体系地图。

京杭起点——古桥回眸,璀璨明珠

据悉,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途天津,是贯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7月21日,实践团队抵达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沿线,以杭州为起点开始调研活动。活动开始前,我们查阅资料对京杭大运河进行了一定的了解,京杭大运河为各封建王朝将各地物资往都城运输提供了构建漕运体系的基础。漕运之中围绕运河的水运和相关漕粮的调配、收缴、发送、押运、下卸、进仓储备等方面,在实际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不断因地制宜更新发展,使得漕运体系发展起来。在杭州站的几天,实践团队沿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行走调研并参观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调研发现,历代漕运保证了京师和北方军民所需粮食,有利于国家统一,并因运粮兼带商货,有利于沟通南北经济和商品流通;但它又是人民的一项沉重负担,运费代价过高,尤以漕运徭役,征发既众,服役又长,以至失误农时,故亦有众多弊端。

目前京杭大运河虽历经千年,至今仍在发挥重要,它是粮食水运的开端,也为我们之后的调研打下了基础。同时大运河所体现的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京杭节点——现代码头津沽之港

7月25日,实践团队沿京杭大运河向北到达运河沿线重要城市——天津市。明朝时期,随着海运的消退,漕运成为国家税粮转输的主要方式,天津随着漕运发展设卫所、置仓储,逐渐成为了京杭大运河沿线重要的城市。团队首先探索了大运河流通所遗留下的人文文化集聚地:西沽公园、北洋园和杨柳青古镇,在漕运发展的影响下,这三地的人口、经济、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清代,杨柳青镇的特殊地理位置极受重视,设置了多处渡口、驿站以便官方、商旅往来。在大运河的孕育下,现在的杨柳青古镇仍保留了许多当地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俗艺术。树影斑驳,岁月留痕,团队成员坐着游船穿行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上,望着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木,欣赏着跨越千年悠悠岁月的长河。

从古至今,海上运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要探索完整历史文化氛围的漕运文化,就要回到现代海运港口,前往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天津港码头。

进入天津港之后,我们看见密密麻麻的集装箱,来往的车辆交互通行,整个工作系统正常运作。在此,我们了解到,天津港主营业务包括港口装卸、港口物流、其它相关港口服务等多方面业务,客货运量极大,交通配套服务齐全,是“一带一路”战略深化对外开放的重点港口。但是通过对等候司机的访谈得知,在此等候的货车司机并不是时刻都可以接受到任务,部分时间会出现僧多粥少的问题,而且卸货后的空载运输也是对运输配置的浪费,这也成为了一个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团队结束现代港口运输一览后,随即前往了天津河北区三岔河口。成员们仔细阅读石墙上关于三岔湖的介绍,了解到此河口为子牙河、南运河(卫)、北运河(潞)的三河交汇处,被称作天津的发祥地。曾是天津最早的居民点、最早的水旱码头、最早的商品集散地,有“天津摇篮”的美称。2005年,天津市开始对三岔河口地区的开发改造,2008年,随着观光旅游等新型经营主体工程服务设施的发展,沉寂已久的三岔河口终于重现繁华。

京杭终点——帝都漕运,京城风华

7月28日,实践团队一路北上,到达京杭大运河的最北端——北京。古代朝廷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南粮北运,漕粮几乎供应京城所有居住人员的日常食粮,并极大地支撑着整个中央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这也使北京保留了许多古代粮仓及粮食文化。实践团队一同前往首都粮食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明清时期,每年大批船只从各地向京城运送物资漕粮,通州的京杭大运河畔漕运一派繁忙。如今这一景象在博物馆里得以“重现”。馆内一处微缩场景,再现了昔日通州大运河畔场面宏大、气氛热烈的“开漕节”活动。博物馆负责人介绍,首都粮食博物馆全面挖掘、整理北京粮食历史与文化,按照“追本溯源,粮食寻根”、“千古运河,帝都漕运”、“首都粮仓,民生保障”等几大主要篇章进行展示。实践团队通过参观首都粮食博物馆对漕运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到古代百姓对五谷丰登的祈求之情。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在锤炼队员意志的基础上展示了新时代新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古今粮食中转基地的发展,我们将会对现代物流相关方面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规划,也体现了学子走进历史、关心未来的信心与决心。(通讯员:易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29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物语珍馐,让你的厨艺大展风采

细雨蒙蒙,物电大楼外却另有一番热闹景象。3月24号上午8:30,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在物电大楼外,成功举办“舌尖上的师大”厨艺大赛,此次活动由学工部主办,物空学院承办,学院分会协办。…… 物空院新闻中心 原创文章查看全文 >>

助力新生军训 航模放飞梦想

9月20日10时30分,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航模队在二期灯光球场为学院军训新生进行航模表演。此次活动由校航模队教练曾体贤博士带队,携团队队长吴怡妙及部分协会队员参加。…… 西华师范大学刘冰清 原创文章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心语为墨,筑梦成歌

在心灵的幽深处,有一片梦幻的净土,那里的话语如星子般闪烁,等待着被描绘成璀璨的画卷。“心语汇梦”志愿服务活动,恰如一…

树达学院开展“保护母亲河,我是河小青”志愿活动

学院青工部、青发部开展“保护母亲河,我是河小青”志愿活动(通讯员黄颖曦彭湘)11月23日上午,我院文法系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政青春,惠社区”:公管院学子深耕养老志愿服务

随着“政青春,惠社区”养老志愿活动的持续推进,公管院的学子们再次深入社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老年人的关怀与服务。本周…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公管院学子社区服务成效显著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项目实施以来,社区居民的满意度显著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改善。公管院学子们的专…

公管院学子社区助理服务显成效,居民满意度攀升

在推动社区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征途上,公管院的学子们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他们以社区助理志愿者的身份,将…

最新发布

三下乡:明辨是非爱国情,趣味拼装悟党史
近日,为了将党史教育融入到留守儿童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勤于奋斗的优良品质。武汉理工大学“红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随州市万…
九江学子三下乡:维护绿色生态,助力乡村振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7月2日,九江学院管理学院乡村振兴调研与服务实践队围绕“生态环境振兴”与“产业振兴”于九江市武宁县东山村开展实践活动。守护绿水青…
安徽学子三下乡以家乡为例探索乡村振兴前后的变化
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炉,主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从2015年中共中…
爱心环保宣教,共创美好家园
近些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而不懈奋斗。在建党100周年的背景下,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童真碰撞桑梓情,科教点亮雏鹰梦
童为积极响应国家科教兴国、乡村振兴的号召,解决孩子们学习、心理上的问题,2021年7月3日,南京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桑梓情·雏鹰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再次启程,奔赴徐州丰县王沟镇中心小学,为这里…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以法助农防返贫
为配合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法治防返贫,润民细无声”团队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实践模式,队内设队长1人、新闻官2人、通讯员2人、安全员兼联络员1人,在经历了前期充分的准备后,…
五年坚守,一份责任
2021年8月3日,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红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在疫情防控的紧急召令下,结束了为期九天的实践活动,乘上了返乡的列车。为跟紧建党百年的脚步,深入贯彻党史教育,实践队策划了以“…
三下乡:手工塑型,智慧启迪
近日,为开拓乡村留守儿童的视野,启迪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红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随州市万店镇居委会,开展了一节名为“我型我塑”的手工课程。该课程通过指导孩子们…
滁院学子赴淮南市游“红色”旅游景点
根据滁州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赴淮南市寿县实践小分队以推动寿县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助力脱贫为主旨,在6月18日进行活动申报后便开始了寿县实践的前期准备工作。起初原定在2021年8…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 逐梦云端 中越同行
为加强中越文化交流,促进中国文化传播,秉持着“探究汉语之美、中越友谊长存”的美好理念,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向日葵对外汉语线上交流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向日葵服务队”)于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