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0日,西北工业大学“回首百年治理路,筑梦乡村兴征途”社会实践队深入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展开调研。实践队以通义村的农业改革为切入点横向总结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了解新时代下通义村乡村振兴的新型路径。
通义村党支部书记马瑞宁、副书记丁海兵热情接待了实践队成员,并就调研内容与队员们展开了全面且深刻的讨论。在交流过程中,马书记肯定了实践队的实践意义,详细阐述了通义村自人民公社至“大包干”的农业发展史。他指出,通义村采用包产到户的生产方式实际时间领先于全国,且在该种生产方式取得成效后迅速推广至全宁夏,进而辐射整个西北地区,可以说为宁夏的农业改革开了个好头。
马书记指出,近年来通义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整治实践,加快农村宅基地重建速度,推动荒地再利用,利用招商共同控股的方式建设旅游新农村。负责党建的丁副书记向实践队员介绍到,村党委积极通过书刊、微信群、大喇叭广播等宣传方式号召村民参与“三边整治”、“平整路面”、“拆违拆围”等乡村保护活动。在满足村民物质需求的同时,村党委通过开展“党史夜校”、“主题党会”、“感恩教育”等学习党先进文化的优秀活动来丰富村民精神文化需求。
丁副书记带领实践队员考察了通义村的乡村特色项目、民俗村以及招商引资的成功案例——通义冠军乐园。对于通义冠军乐园的开发,通义村以土地入股,将经营权转租,既提高了本村荒地利用率,又盘活了通义村经济,改变了传统农村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为村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留住了农村部分人才,有效缓解了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在考察过程中丁副书记骄傲地看着田里的拖拉机向实践队员介绍到,“现在我们村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由以前的包产到户又逐步过渡到集体生产,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另外我们积极引入了各地优秀农业技术,现在稻谷地里的鱼苗已投放完毕,很快就能实现鱼稻共生的良好生产模式。”在丁副书记的讲解下,实践队员对于乡村振兴新形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经由丁副书记引荐,实践队员采访到了当年亲身经历“大包干”的吴秀珍奶奶。在采访过程中,吴奶奶提到过往历史仍记忆犹新。“过去一群人拉车,但还是广种薄收,种下去一大片却供不应求,直到转为高级社开始吃大锅饭,五八年转人民公社后才开始好转……”“八十年代大包干全面铺开,‘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农民分田后尝到甜头进而全镇开始实行分产到户……”“其实实行大包干刚开始大家都不接受,都十分害怕,后来党员开始带头上,大家也就逐渐开始了……”从吴秀珍奶奶的回忆中,实践队员逐渐认识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通义村摆脱了贫困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实践队员也意识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只有坚持从改革中探索,从探索中改革,走多元联合发展的路子,才能真正做到助力乡村振兴,让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次针对通义村的实地调研让实践队员们从书本跳到实地,让实践队员们真正领悟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此次实践,实践队员深切体悟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立志在未来结合专业知识,为赋能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33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