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我国方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但随着新时代下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华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方言正逐渐走向衰退,甚至面临消失的境地。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不变,那么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因此,保护方言刻不容缓。为深入调研新时代背景下地区方言的发展现状,同时宣传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乡音儒歌实践团于2021年7月14日来到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开展方言保护的调研及民意走访活动。
严守疫情防控线,问卷数据齐帮忙
2021年7月14日,实践团成员通过理论知识和调研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在线上发布了调查问卷,并联系到几位热心市民进行了线上采访,同时在具有代表性的步行街和广场随机对市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线下采访,在分析方言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就具体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在线上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根据网络平台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参与问卷调查的人群大部分为18至25岁的青年,其次为40至55岁的中年。数据显示,有56.98%的市民十分精通家乡方言,36.05%的市民可以用家乡方言进行基本交流,并且近6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身边也有很多使用方言的人。同时,增加认同感和语言使用习惯是致使大众使用方言的主要原因,家中和工作、学校等公共场所是大众使用方言的主要地点。对于方言和普通话的态度,82.56%的市民认为二者同样重要,而且方言的发展趋势将会维持现状,与普通话长期共存。也有少部分人表示,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更为重要,并且一些弱势方言将会逐渐消失,甚至最终被普通话取代。而对于是否会在将来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方言,大部分人出于方便交流与沟通的考虑,会让自己的孩子接触并学习方言。与此同时,近半数人支持利用方言来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儒家文化,这样更有利于被中年人等年龄偏大的群体接受;而另一半受访者则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普通话才是大势所趋,利用普通话宣传和弘扬儒家文化更有利于被年轻群体接受。在宣传方式的选择上,方言周边产品(如T恤、扇子、抱枕等)的呼声最高,人数占比高达72.09%,其次则是方言版的聊天表情包,人数占比达70.93%。由此看来,大多数市民在日常生活和交际中仍然会选择使用当地方言,但对于方言的长期发展,大众表现出方言会消失或被取代的忧虑,信心略显不足。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了大众对于方言长期发展的建议。他们建议当地政府建立方言语音数据库、在小学开设方言兴趣小组课程等,在保护方言的基础上传承方言,从而促进方言的长足发展。
在线下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分发了相关调查问卷并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实践团了解到,方言的传承与保护在实际生活中主要面临三个问题:
一、方言文化的受众群体出现断层现象。由于对当地方言文化重要性的宣传不足,居民们对方言的认知程度不强,对保护方言的紧迫性也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受访人群中,有近半数18至25岁的青年人只会利用简单的方言进行交际,他们更乐于紧跟时代潮流向前发展,而不愿意耐心学习本地方言与文化,更不愿意传承与弘扬本地的优秀文化。
二、当地居民方言文化保护意识薄弱。山东省济宁市历史文化悠久,无论是经济层面、政治层面,还是文化层面,济宁地区的方言对当地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通过此次调研发现,方言并没有得到居民们的重视与保护。许多居民对教育下一代说方言的积极性一般,认为方言会影响普通话的教学。但实际教学中的语言使用仍以普通话为主,而且在说普通话的同时不忘方言更有利于思维的活跃与开发。
三、当地政府缺少方言传承的规划与措施。在街头采访的过程中,许多居民纷纷表示政府没有采取相应的宣传与保护措施,这提醒着相关管理部门要提高方言保护意识、积极制定相关措施。只有合理统筹规划,采取有效可行的方法,方言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调查现状观民意,实地走访不能忘
2021年7月14日至7月24日,实践团成员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要求下,在疫情低风险地区开展“集中+分散”的调研活动,利用发放问卷、走访询问、笔记记录等调研手段,对方言保护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实践团成员从语音、词汇两个方面探究济宁方言的相关特点,语音特点的研究总体采用演绎法进行对照分析,词汇特点的研究则通过词汇的属性,结合历史、地理、人文等相关方面来说明其存在的原因及条件。同时,实践团成员在社区、商场、公园等人员集中的场所,针对老、中、青等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进行访谈调查,以进一步了解不同群体使用方言的情况以及采访对象自身所经历的语言演变。在走访中,实践团成员边听边记,并且选取了重要内容进行录音。通过访谈,实践团成员发现该地区的方言使用呈现出衰弱的趋势,一是因为当代年轻人对方言的保护意识不强,二是因为“推普运动”的开展对方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实践团成员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居民的方言保护意识。
寓教于学添趣味,专注课堂宣讲忙
山东省济宁市是东夷文化、华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儒家创始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回、史学家左丘明皆出生于此。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促进了济宁商品经济的繁荣,使济宁成为京杭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工商业城市。而方言文化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为提高居民使用方言的积极性,实践团成员来到当地的社区学堂,面向6至12岁的小学生开展了主题为“重拾乡音记忆,传诵儒学经典”的方言趣味体验课。
课堂主要分为两个板块,分别是“辨别乡音我能行”和“人人争做小夫子”。“辨别乡音我能行”通过方言与对应的普通话连线、读方言猜测其意思、你画我猜等活动帮助同学们了解方言、学习方言,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同学们不仅收获了欢声笑语,更收获了独特的方言知识。“人人争做小夫子”通过用方言诵读儒学名著、誊写四书五经名句、讲述经典儒学故事等活动帮助同学们接触儒家文化、走进儒家文化,在实践团成员的细心讲解中,同学们对儒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调研,实践团成员对新时代下的方言使用和发展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了解到方言保护的形势严峻。虽然普通话的普及是必然、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如何保护方言,让这种极富地域色彩的非物质文化延续下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实践团成员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方言将会继续延续下去,并将与普通话长期共存,焕发出其独特的魅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35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