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16日我们正式出发赶往甘肃省兰州市卓尼县,一路上,看着太阳东升西落,听着雨滴拍打在车窗上,火车停了又走,行人一批批上车又下车,到近两天的车程过后,终于顺利抵达扎古录镇九年制学校,蜿蜒曲折的山路牵动着我们复杂难测的内心,在距离山东理工大学一千多公里的甘肃省,对于初来乍到的我们来说带着些许陌生,但是更多的还是对这个山清水秀的卓尼县的好奇。七月流火,伴着此起彼伏的蝉鸣和万里无云的明净蓝天,赴陇援西实践团开始了为期14天的支教调研实践活动。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社会实践进程已过半。来到这里的每一天目光所及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我惊叹于高山的巍峨,天空的湛蓝,云朵的缠绵,感叹于黄昏的夕阳,雨后的彩虹,夜晚的群星,还有在这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下的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这里的一切一切在我大学生涯里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还记得第一天走进教室时,孩子们那渴望知识的眼睛、强烈的求知欲和无邪的童真童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课堂上,当老师们讲述党史故事时,他们对“半条被子”中共产党人与群众同舟共济的鱼水深情感慨不已,对抗美援朝中人民志愿军无畏奉献精神的衷心敬仰和向往,对战争的残忍流露出的深深同情;当教导他们读写英语时,他们激情地朗读黑板上的单词,热烈地讨论从英文电影中得到的启发,踊跃地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当陪伴他们作画涂鸦时,他们的画里有长长的柏油马路,袅袅的炊烟,一望无际的翠绿草地,欢乐的伙伴们,时而有的画里有漫天蹁跹的蝴蝶,又或是恣意飞翔的小鸟,又或是万紫千红的百花,孩童对安宁祥和生活的向往和天真无邪的快乐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课下的他们,常常会凑在我们身边分享着属于他们大山里的奇闻趣事;会热情邀请我们去打篮球、踢足球;会偷偷趁不注意塞在我们口袋一块糖果;会用他们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喜爱。看到孩子们的笑容,那种没有任何杂质的笑容,那种从心里发出的对我们的敬重以及将课外知识传授给他们的感激,我想,支教最大的幸福便在体现这了吧。
7月20日,河南爆发灾情,特大暴雨引发洪涝,人民群众生活遭到极大影响,实践团开展了新闻时政课堂,向孩子们说明了此次灾情状况并介绍了防护措施,同时我们带领当地学生录制视频共同为河南加油,“祈愿中原无恙,人间安好,河南加油”字字铿将有力,句句发自肺腑,喊出了同在一片华夏大地里风雨同舟共患难的深情,孩子们对灾情的关心,对救灾中显现出的英雄们的敬意,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团结,给我社会实践生活留下了十分值得纪念的一笔。
7月24日,我们去到博裕村与卓尼县杨土司革命纪念馆开展线下调研活动。“土司文化”在卓尼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几百年间一位又一位优秀的吐司在这片土地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其中最为有名的要属曾为中国工农红军作出全面支援的第十九代吐司杨积庆,在博裕广场上,两座铜像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第十九代卓尼吐司杨积庆后代杨爷爷为我们讲述了许多甘肃本地的红色故事,我们也在纪念馆中重温革命事迹:杨积庆深明大义、让道供粮;长征到达甘南,杨积庆欢迎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博裕事变等等,让我们感悟到了革命烈士对国家未来付出的巨大牺牲。历史永远铭记于心,斯人虽已逝,他们的责任、勇气与精神将激励我们后人继续前进。
人们说,对青年大学生的关注是社会的责任,而实践告诉我们青年人的职责是:从实践中寻找真理,用实践引导前行。敢想敢做敢拼,才是我们大学生的代名词。作为大一学生,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使我受益匪浅,加深了与小孩子们的感情,感悟了更多红色精神,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实践刚刚过半,赴陇援西,我们仍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36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