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便捷的智能化服务迅速兴起,它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使得老年人在数字经济的洪流中显得被动且手足无措,他们使用着老人机,不会上网,似乎成了数字时代的“边缘人”,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数字技术已在老年群体的面前划出了一道无形的“鸿沟”。
时代再快,也要等一等老年人。怀着这样的理念,苏州大学老有所E暑期实践团在苏州市各个社区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培训和防诈骗指导,帮助老人跨越这道“鸿沟”。
在社会实践开始前,我和队员们寻找了许多老年数字鸿沟相关政策。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指出,要在政策引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同时《实施方案》也强调了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加快建立解决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解决机制。人口老龄化与智能化发展的矛盾值得我们重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国家已经对这方面加以重视,进一步理解了实践团队选择这个选题的意义,也更加有信心去参与实践。
刚刚走进官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时候,我深深被这个社区的智能化程度震惊。除去少有的人工窗口,存取钱、交水电费等日常业务都是在智能机器上完成的。生活在这里的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他们真的能够适应全自动化的生活方式吗?我想,技术进步不应该是冷冰冰的,而应该是充满温度的,智能列车跑的再快,都不应该抛下老年人,社会多给一些关心与关爱,多采取一些务实举措,才是精细化社会治理应有的温度。
来到老年人日照中心,团队成员进行了防诈骗宣讲,并活灵活现地演绎了一段保健品诈骗情景剧,赢得台下一片掌声。生活在“数字时代”的老人,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比年轻人低一些,对网络世界日新月异的“规则”更是有些许无所适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的记忆力、视力、认知能力都在衰退,更何况,许多老人受教育水平低,使用起软件自然会存在更多的困难。这些因素不应该是社会快速发展而抛弃老人的理由,而是应该针对这些因素找出解决方案,针对智能社会下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出台服务政策和方案。
与一些老人交流后,我发现许多老人都是独居老人,家里连Wifi也没有,使用的是老人机,平时都是现金支付。但是现金支付只能满足基本的买菜需求,而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网上挂号、移动支付和送药上门这类服务都是他们无法想象的。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官浦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访谈 陶雨然 提供
简短的交流却让我思绪万千。或许有人会认为,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必然,为了进步,只能去适应和跟上信息时代。但是,以优胜劣汰的方式崇尚进步是简单粗暴的。况且,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遇到信息时代的困境,没有条件接触、学习智能设备的中年甚至青年群体大有人在。科学技术的更迭日新月异,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新事物都了如指掌,每个人都有可能在发展的快速路上掉队。
在这个什么都能用手机解决的时代,那些缺乏数字身份的个体,不该被迫丧失了发声的权利,他们也一样应该共享时代发展的红利。身为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人,时代在召唤,我们应当担负起时代使命,帮助那些被时代抛弃的老年人。积极配合社区开展智能化产品培训,耐心教导老年人使用智能化设备,悉心宣讲防诈骗知识,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拥抱智能化生活,让社会更加和谐!
通过此次实践调研,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当代老年群体所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严重性。为此,我们应尽力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其切实感受到技术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与“福利”,让科技发展真正惠及全体人民,助推科技进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我来说,今后更要多多关注社会问题,增加身上的责任感,用青年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讯员 陶雨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36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