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社团临沂分队的成员们为进行社会调研,参观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坊前镇大嵯峨村的神农传统农耕博物馆。
在大嵯峨村,因为热爱农村生活和土地,莒南县神农传统农耕博物馆的主人收集了中国南北方的农耕用具,还收集了大量农村生活的老物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博物馆已有1500多件藏品被国家文物局记录在全国博物馆名录中,如今随着这几年博物馆主在乡间的游历,藏品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展馆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一楼,展品主要与农耕相关。刚入门就是一幅神农像,也对应着这个神农展览馆的主题,左边象征着农耕,右边象征着狩猎。
展览最重要的部分是展品。刚开始正是一些常见的农具:扁担、簸箕、锄头等都是如今仍在乡间使用的农具。不仅有农田中的物件,生活中的物品也各式各样,团队的带队老师们在老物件的触动下,声情并茂的讲述了一些他们童年的故事,这些老物件牵动着他们的回忆,即使年轻的成员们可能没有经历过这些,但是都深有感触。渐渐地,出现了南方特有的农具,秧马、耧车、蓑衣等等。在这第一部分还有一个大型的织布机,据说在展览前还是可以使用的,反而是因为在展览中被一些游客随意触碰导致损坏,使人们不禁呼吁起对展品的保护和文明旅游。但是讲解员依旧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织布机的使用,不禁使如今的人们对老祖宗们的智慧更加了解和钦佩。
第二部分是在展览馆的三楼。如果是第一层是普通农民日常生活的写照,那么这第三层就是上流士族的生活。展厅里陈列着大量清朝、民国时期的文物。
许多纯榫卯结构拼插的纯实木家具,镂花和雕刻都栩栩如生,据说有几个制作精良的木床在“破四旧”时期险些被破坏,是当时的人们在床上挂上了一些标语才得以保存。驴皮做的皮影,大大小小的唢呐、手风琴也在展馆中,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娱乐生活。不仅有传统物件,还有留声机,有线电话等等在当时极为新奇的物件,因为妥善的保存,如今仍可以运行。
经过此次农耕博物馆的参观,成员们对于我国的传统农耕知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学习。吃饱穿暖一直是人们最直接的需求,而在科技不发达的过去,工业不发达,于是农业成为解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产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正是通过这些物件,先祖们才能有效率的进行耕作,才能繁衍生息,才有了现在的人们。所以,即使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也不应该忘记那片乡土和农田、不能忘记支持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绵延至今的农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37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