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七月别有一番滋味,今年的七月最是灿烂。
回顾为期7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感慨良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成长。参加暑期“三下乡”,我真的感到很荣幸。这过程的点点滴滴,我仍然历历在目,却无法用语言一一描述。
走进农耕博物馆,探寻历史的痕迹。
当我们经历了3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实践第一站——唐昌镇战旗村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澎湃。这里藏着许许多多的农耕记忆,拥有独特的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看到村口的展览牌,我感受到了一个村庄的脱胎换骨;走进村庄,我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次的参观让我见识到了我们过去的农耕历史,大开眼界,一件件过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东西,摆在我面前的时候那种感觉是非常奇妙有趣的,我希望能够在今后生活当中让自己去学习,多多去接触,见识到一些有趣的文物的时候我就会感觉非常的奇妙,我也非常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去吸收学习,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抱着学习的心态,这就是现在我对自己的一个态度。
通过参观农耕文化博物馆,我意识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参观博物馆一行真的也让我感触良多,我是一个喜欢文化的人,我们就应该主动去了解我们的过去,我们只有了解了过去,才能更好的去面对未来,参观博物馆能看到我们历史的兴衰,当看到我们的文化结晶的时候,心生敬仰,我当时站在展厅里面似乎感觉永远都欣赏不够,有些构造复杂,外观精美的文物让我咂舌,感叹古代的能工巧匠手法之精妙,这是我们先人的智慧,只有见识过了才能知道那种手艺之高超。每一件文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见证了我们的过去,在历史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见证了兴衰,然后存留至今,这次参观农耕博物馆让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虽然我与这些文物只有一面之缘,但是这一面之缘却让在我脑海中深深的扎下了根。
融入大自然,感受劳动之艰辛。
告别喧闹的大都市,兴高采烈的踏入恬静幽闲的小田园,耳边不再是杂乱的噪音,匆乱的脚步声了,取而代之是和谐的自然音律:悦耳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浸润在自然的怀抱中,尽兴的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和风细雨……马克思曾经深刻阐释了劳动与美的关系:“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生产。”中华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劳作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蕴含着劳动的奋斗之美、和谐之美、创造之美,是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走出博物馆,保留农耕文化印象,我们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农耕劳动之旅。我们联系到了成都市新都区新东社区梦溪田园,在负责人的指引下,我们包揽了清除田园所有预留地杂草的工作。在田间劳作的过程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朴素、真诚、热情、勤劳的农民爷爷,他说农耕劳作是不能丢的,每个人都要吃饭的,没有农耕,哪里来的粮食。
7天如白驹过隙般划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回忆永不磨灭,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说起我们这些大学生,空有书本知识,到基层锻炼的机会是非常少的,缺乏实践经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的机会,我们抓住这次机会,去经受风雨,见识世面,增长才干,以实际行动去服务社会。在人际交往方面,我通过“多说、多学、学讨论”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训练了口才。“三下乡”实践活动好比一面镜子,你能从中找到你的亮点,也能从中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在这几日的短暂相处中,结队伙伴的勤劳、睿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个七月,收获的季节,我满载而归,不虚此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38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