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缓一缓 老人赶一赶
——智能时代下,“银发族”能否跨越“数字鸿沟”?
近期,“南京一超市发现‘红码’人员”的新闻引起了众多网友的恐慌,后经查证实为54岁的李某因为不会使用健康码,误将来宁地址点成国外高风险地区才导致健康码变红。眼下,智能时代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提高,年轻一代早已逐波奔腾,遨游数字时代。而老一辈的夕阳是否尤耀霞光?他们能否跟上时代,红出新光芒?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的几位“00后”同学组成“THE4”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在江苏南京、镇江、南通、泰州等地对集中于60岁左右的老年人群体进行调查,调查数字时代下,“银发族”是否被边缘化?是否能够跟上时代潮流?
团队在前期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在潜意识里,对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都多少存在偏见。他们认为,由于文化程度有限,学习能力下降,兴趣程度不高,思维能力退化等诸多原因,“银发族”理所应当不会或者说很难掌握智能设备的使用。但结果果真如此吗?
根据团队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江苏老年人拥有智能产品的比重占到86.54%,智能设备的普及率已相当高,且表现形式多样。除智能手机外,其他数字产品的使用率也高达25%,电脑、智能手表、ATM机等都有涉及。文化程度和生活地点也不再是困扰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难题。在此次调查中,有51.92%的老年人是小学及以下学历,30.77%的老年人是初中学历,仅有17.31%的老年人是初中以上学历;而这些人里有63.46%的群体都是农民,大多居住农村,但几乎人人都拥有了智能手机。就像老年社区里陈爷爷描述那样:“智能设备给我的农村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我爱打太极,可现在老了,总学不会,孙女帮我在手机里下载太极拳视频,每次忘了就打开温习一下,很方便。”虽然,一部分还未拥有智能设备的老年人担心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学不会使用智能设备因而不愿意使用智能设备。但经过团队成员们的介绍,老人们也都表示愿意尝试使用。
在线下走访时,老年人无法跨越“数字鸿沟”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正如社区居委会主任李奶奶所说:“数字化时代的确给社区生活带来很多变化,但是我们很难跟上发展速度,疫情期间发明了健康码、行程码,却给一些老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很多老人即使有智能手机也只会用在打电话上,关于一些智能软件的使用可谓是一窍不通,家里也没有晚辈教他们,这给疫情期间老人出行造成了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团队调研发现:虽然智能产品在老年群体里的普及率较高,但老年人会使用的功能还相对比较单一,且对智能设备的兴趣寥寥。大部分拥有智能设备的老年人都会使用基础通讯功能,但新闻、天气、闹钟、拍照等其他功能只有一半人掌握,网络购物、线上预约、健康检测、娱乐游戏等更具有“挑战性”的功能仅约十分之一的老年人能够应用。据调查数据显示,26.09%的老年人对使用智能设备比较感兴趣,而剩下的73.91%都觉得无所谓,甚至没有兴趣,他们更愿意用旧方法,通过看电视、读书看报、闲聚聊天来娱乐消遣。由此可见,智能设备在很多老年人生活里并没有起到“智能”的作用,老年群体与年轻人之间仍存在“数字鸿沟”。
在此背景下,民政部“将推动解决老年人智能技术困难”的消息显得及时且暖心,政府与社会通力合作,推动解决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困难,帮助老年人共享现代技术发展红利,推动乡村振兴。从开设无码绿色通道,到保留现金支付及线下办理渠道,再到开发符合老年人使用特点的数码产品,整个社会都应努力填补数字鸿沟,帮助老年人走进“智能圈”。第一,国家要保证“政策上兜底”,确保老年人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宽带、WiFi等基础网络设施的普及;第二,产品设计层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迎合年轻人个性需求的同时,也要关注老年人的诉求,设计一些简单好用的智能化产品,不要将老年群体“边缘化”;第三,青年应争做跨越“数字鸿沟”的“摆渡人”,给予老年人多一份关怀和帮助,鼓励他们跟上时代,融入“智能圈”。其实,所谓的“鸿沟”考验的只是一个社会的温度,不要让老年人满头大汗,不要让他们感到尴尬,不动声色的帮助,让他们活得有尊严,这样“数字鸿沟”也就越来越窄了。
物质生活的丰富与否决定了我们的生存和血脉,而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否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与思想高度。正是因为全面脱贫的实现,物质生活得到保障,我们才更应该注重老年人精神世界的需求,帮助他们跟上时代,不再被数字边缘化。智能时代不只是年轻人的时代,智能时代下的问题也不能让老年人独自面对,只有双向奔赴,家庭、政府、社会一起协作,我们才能更快拉近距离,与老年人共同跨越“数字鸿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38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