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路上】“与岗位科学家同行”:走进产业基地,体味农业酸甜
7月9日至7月15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实践团赴南京农业大学及其科研基地进行为期7天的实践考察。在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徐强老师与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张绍铃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亲身走进田间地头,在实践中探寻果园生长势与经济效益的答案。
脚踏泥土,体会科研真味
7月9日,在南京农业大学老师的引导下,实践团进入南农校园,感受不同的科研与教学氛围。“诚、朴、勤、仁”的校训与华农的“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寄托着对农学人实践与理论共促、自身成长与真诚待人的希冀。
次日,六名团队成员齐聚南农校门口搭车前往南京农业大学白马基地。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位于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科技创新核心区,规划用地面积5050亩。到达基地后已是日上三竿,张绍铃老师的学生齐开杰老师贴心地准备了草帽并为我们讲解梨园的基本情况。“这里的园子以科研为主,有一些新品种的培育。今年除了翠玉大部分还没有熟,”说着,齐老师采下一只饱满的绿皮梨“这是翠玉,水分比较高但甜度比不上翠冠,成熟地早些。”队员们一人一口翠玉梨,果肉玉白果汁充盈,满口清凉消解了不少烈日灼灼之感。
“老师,梨园里病虫害情况严重吗?”看见叶子上梨锈病的病状,队长王欣彤问道。“今年锈病比较严重,其他还好,主要是鸟害频繁。”齐老师说着指了指高高挂起的网,队员们这才发现那原来是防鸟网,能够有效减少鸟害的发生。走在雨后未干的泥泞间,常年坐在教室里的队员们才真切感受到“种地”的不易,一行六人走得东倒西歪,老师却如履平地并时不时叮嘱队员们小心脚下。
在基地里有不少嫁接梨树,齐开杰老师俯下身去指着嫁接处讲道:“我们一般用野生梨作接木,把品质较好的品种嫁接上去观察生长情况。”梨树一侧是较小的叶片,嫁接枝则明显更加壮硕,已有挂果。“有时会出现‘返祖现象’,就需要改变品种不断试验了。”齐开杰老师谈道。
走进产业,探寻解决之道
科研问题源自于产业,科研成果也最终服务于产业。
7月12日,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南京农业大学湖熟基地。该基地是南京农业大学湖熟梨标准化栽培实验示范园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梨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基地负责人是张邵铃老师的另一位学生崔艳波老师。崔老师从果园建设、管理、投入、收益等方面对湖熟基地梨产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介绍。果园的产出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设初期,成本主要包括道路建设、排灌设施和农业机械的规划建设成本等;第二阶段时果园进入投产期,这一期间投入的成本主要是人工、肥料、农药、防鸟网等管理成本,以及后期的广告和销售成本;第三阶段是果园的盛果期,投入的成本为管理成本和后期销售成本。
崔老师提到,湖熟基地梨园是环境友好型产业,采用防鸟网、杀虫灯等物理手段和赤眼蜂等生物手段替代传统的化学手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基地也给果农提供技术指导,在防虫防病防鸟害等方面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有队员问到当前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崔老师说道:“最大的担忧就是客源和天灾。像今年八月上旬的台风就造成了防鸟网的损毁,果园的产出明显减少。”在果园的销售宣传方面主要是口碑积累口口相传和政府帮扶,知名度不够高,客户人群不够多。如何进一步增加客源和预防弥补天灾是湖熟基地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据悉,在社会实践的最后几天,队员们将整理所得,尽快为果园计算经济效益及具体回本时间,并结合长势评估今年的收获情况,提出合理的销售建议。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南京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 唐源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南京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 王修仪
摄影: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南京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 王欣彤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南京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 陈瑶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南京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 张慧
审核:园艺林学学院辅导员 克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39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