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8月12日讯】(通讯员:周云楚)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是著名的宣纸之乡,千百年来,宣纸早已闻名遐迩,成为泾县一张靓丽的名片。7月下旬,安徽师范大学新传学院赴泾县“宣纸销售是如何搭上电商的快车道的:传统产业的品牌化之路——基于安徽省泾县丁家桥镇李园村的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泾县丁家桥镇李园村进行走访调研。
来到宣纸之乡,必然要深入探寻宣纸的制作流程。在社会实践期间,团队成员走访多家宣纸企业和工厂,参观宣纸制作车间。
7月15日,团队成员来到安徽泾县三星纸业有限公司,观摩这所成立36年、被国家质检总局确立的“宣纸地理标志专用企业”。紧邻青弋江畔,背靠原产地小岭,三星纸业有限公司可以说是传统手工宣纸生产的理想佳地。
负责生产管理的曹兵贵先生带领团队成员来到第一站:抄制出目前世界上最大宣纸四丈宣的三星生产车间。“就是在这个车间,我们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团队成员惊叹的目光下,曹先生娓娓道来。2018年10月8日,52名技艺精湛的捞纸工人在绝对的默契下,共同捞出了长达14米,宽达4米的宣纸。众所周知,宣纸作为传统手工珍品,尺寸越大、抄制难度越大、艺术价值越高。“四丈宣”巨型宣纸也因此成为宣纸生产行业令人叹为观止的大事记。
紧接着,跟随着曹先生的脚步,团队成员来到一个个车间,特制的纸槽、纸帘、纸板、焙面,都让成员们记忆犹新。由于特供的四丈宣并不是每日都生产,曹总便通过视频影像等向我们展示制作流程,队员们凝心静气,目不转睛,仿佛身临其境,共同见证了这场盛事。
经过原料筛选车间时,成员们注意到几位精神矍铄的奶奶,她们正在处理水煮后的青檀皮,将其分离成粗细相当的细条状,然后清洗并筛选。这是宣纸生产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优质的原料才能造出优质的宣纸成品。一位年逾古稀的奶奶笑着说:“不是老了还在赚钱,是怕在家闲出病来啊!”对于宣纸手艺人来说,这些琐碎而重要的步骤,无法被机器取代,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从事宣纸制作,这些熟悉的流程已经成为生活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在张先生的陪同下,团队成员接着来到捞纸车间。在这里,团队成员真切地感受到,从江畔田间的草皮原料,到书画桌面上薄如蝉翼的宣纸,究竟花费了多少人力与精力。捞纸师傅双手长期浸没在纸浆中,反复抬放竹帘,与同伴配合默契,捞出一张张“轻似蝉翼白如雪”的宣纸。在暑热难耐的晒纸车间,高达99摄氏度的焙面源源不断地向屋内传送着热量,工人们挥汗如雨,灵巧的指尖抚平一处处褶皱,将宣纸晾晒烘干。经过一系列工序得到成型的宣纸,最后剪去毛边,加以过矾、打磨,宣纸制作便进入尾声。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发展,宣纸销售额不断增加。团队成员从电商销售部门的王主管处了解到,自从搭上了电商的快车道,企业的产品销售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后,销售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丁家桥镇电子商务集聚区的经营户达530余户,相比2017年增长6%;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经营户14家,相比2017年增长40%;500万元以上经营户8家,相比2017年增长60%;年发货量达400多万单,相比2017年增长33%。王主任说:“电商打破了传统的销路,一根网线串起了宣纸和世界各地。我们是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生产制造与电商平台销售的厂家之一,也要继续发展,继续投入,才能应对宣纸市场上的激烈竞争。”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历时七天,安徽师范大学新传学院赴泾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宣纸之乡,通过走访、调研,深入农村,了解宣纸的手工制作过程和产业发展情况。队员们在参观生产车间的过程中,见证了传统工艺的延续,目睹了手艺工人的坚守,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乡村振兴的意义。
安徽师范大学 新传学院赴泾县“宣纸销售是如何搭上电商的快车道的:传统产业的品牌化之路——基于安徽省泾县丁家桥镇李园村的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40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