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党的思想,响应党的号召,进一步了解食用菌产业的工厂化、自动化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以及乡村振兴产业园的运转情况,8月3日,浙江农林大学“菌事行动”大学生暑期实践团前往金华市武义县,实地调研武义创新食用菌有限公司,重点关注其“双百共富”新模式,探析该公司达成亩产鲜香菇100吨、亩产值100万元成效的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实践团成员们深入基地,学习和感受数字自动化生产给食用菌行业带来的无限魅力。
武义创新食用菌基地共有81个由政府出资建设的智能温控数字大棚,占地122亩。在邵主任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走进大棚,发现大棚中均有大型制冷装置以及温湿探测装置,这保证了菌菇生长的有利条件。大棚中租户通过控制适宜温度,可以实现一年四季出菇。该公司还在大棚顶部搭装了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进行发电,打造食用菌光伏农业基地,较好地解决了发展新能源与占用大量土地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三者相统一。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基地大棚的场景。张园彬 供图
参观完大棚后,邵主任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养菌车间、料棒生产车间还有接种车间,并向团队介绍了有机香菇的生产流程、生产优势和农户合作模式。面对实践团员在参观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那你们是如何保持菌棒的湿度呢?每天都要给菌棒浇水吗?”,邵主任做了耐心解答:“菌棒在长有香菇的时候是不能浇水的,这会使香菇容易腐烂且不耐存储,要等大概一个星期当一批香菇全部采摘结束后才能浇水。而我们大棚上方的喷淋设备可以实现全方位洒水,这样可以防止菌棒表面太过干燥,实现更好出菇。”同时,实践团成员还注意到大棚周围覆盖的特殊材质,通过邵主任的介绍了解到每个大棚都由三层保护膜组成,最里面一层是普通的塑料薄膜,中间一层可以防火保温,最外层可以起到防雨和隔热的作用。不走进大棚不知道,真正进入大棚后,实践团成员才真正感受到这三层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保护膜却可以隔绝棚内外,形成一个“冰火两重天”的环境。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进棚内观察菌棒的场景。张园彬 供图
随后,实践团成员在参观的路上遇到了一车刚采摘下来的当地香菇。询问负责人后得知,该公司以生产鲜菇为主,因此香菇都是在菌膜破裂之前完成采摘工作,以保证鲜菇的口感和风味。“这些香菇的菌盖长得好厚啊,都长得很好。”张园彬同学将眼前见到的香菇和自己以往在别处见到的在脑海中做了一个对比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在此之前,实践团成员听了邵主任对当地香菇品种的介绍,却都没有一个真实具象的概念,直到见到现在这车香菇,他们才真正感受到种菇人民力量之大,他们可以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现有的技术,培育出自己所需的香菇品种。
图为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察基地生产的香菇的场景。张园彬 供图
参观完毕,周总对公司的发展模式做了一个总的介绍:“公司通过搭建平台,提供技术和服务,引进农民创客,解决香菇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实现料棒装袋自动化,接种自动化,从而让农民轻松养菇,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而谈及未来公司发展,他说道“公司计划发展观光旅游业,未来会在基地建设一个百菇园,用于介绍香菇历史,还会新建一社会实践之行让实践团成员充分认识到食用菌行业数字自动化生产方式的无限魅力。数字自些采摘体验馆以丰富游客的体验。”此次的社会实践之行让实践团成员充分认识到食用菌行业数字自动化生产方式和工厂化生产技术的无限魅力,深刻感受到了它们在提高菌棒生产效率、有效控制菌棒质量、实现有机香菇的周年化栽培等方面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此次的金华实践之行已经结束,但实践团成员们的实践之旅仍在继续。从贫困到小康之路,也任重道远,但相信通过劳动人民的努力,乡村振兴计划将不断迸发它的能量。广大学子们也会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去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让青春之花永远绽放在祖国的疆土之上,永不凋零!
图为三下乡活动结束大合照。张园彬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44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