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绿芽实践队7月13日支教故事合集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作者:教科院绿芽社会实

在三下乡中,我负责的是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三年级不仅是三个班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班,在我心中也最害羞的一个班。为了活跃班级气氛,我在下课休息的十分钟就到达了教室。同学们也是很欢迎我的。

讲课的内容是数学家的故事。看着同学们好奇的眼神,我心中原本的忐忑也渐渐变得平静下来。讲课有条不绪地进行着,我从情景导入,讲到祖冲之、刘徽和华罗庚的故事,强调数学无国界,但数学家有国界。同学们也感受到了那些数学家身上令人敬佩的品质。

这是节非常愉快的数学课。

今天是三下乡支教的第二天,也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早在六点,我就从睡梦中醒来。清爽的微风掠过窗口,拂过我的脸庞。那朦胧的睡意不知不觉间已消逝大半。走出门口,乡村田野送给我的是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和树林中绿浪般的绿意昂扬。我的心也被这般景象所感染,变得活跃起来。虽然仍然记得今天有繁重的任务,但心中的烦躁已经被这般乡村美景中冲击殆尽。我对今天的支教充满了期待。

所以在早餐结束之后,我就跟随队伍出发!那扑面而来的清香的泥土气息,仿佛就是对心的写照。(徐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46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破局!广西师大学子为濒危的桂平杖头木偶戏寻生机

近日,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的成员们满怀热忱,踏入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对桂平杖头木偶戏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了深度调研,力求…… 陈梓怡 贾丽雯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非遗传承添薪火:广西师大学子助力桂平杖头木偶戏焕新生

2025年1月1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深入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探寻非遗活态传承之路。踏入展示所,团队成员仿佛穿越时空。展陈…… 陈梓怡 卢潇婷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桂平木偶戏传承现转机: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 “把脉开方

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25日,一群充满朝气与使命感的年轻人——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踏入了广西…… 陈梓怡 卢潇婷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桂平古艺逢新探:广西师大学子为杖头木偶戏 “牵线搭桥”

在非遗保护日益受重视的当下,为推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平杖头木偶戏的“活态”传承,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怀揣热忱,踏入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展开一场深度…… 陈梓怡、王雨欣、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广西师大学子乡间寻根,助力桂平杖头木偶戏 “活态传承”

桂平杖头木偶戏,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文化底蕴深厚,却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探寻非遗传承新路径,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的传承现状与困境,助力其传承创新。学生…… 陈梓怡 广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宁财学子组建“赤心”实践团,在假期里毅然踏上了红色文化探寻的征程,这段…

破局!广西师大学子为濒危的桂平杖头木偶戏寻生机

近日,2025年2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的成员们满怀热忱,踏入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对…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铭记烈士初心,续写时代华章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铭记烈士初心,续写时代华章今年冬季,宁波财经学院组建了一支由5名成员组成的“赤心”实践小…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寒假期间,宁波财经学院“赤心”实践团开启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红色文…

非遗传承添薪火:广西师大学子助力桂平杖头木偶戏焕新生

2025年1月15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走进桂平中山公园前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所,深入调研桂平杖头木偶戏,探…

最新发布

走向振兴实践队赴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调研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山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良道德传统。”为了更好的了解山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8月1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走向振兴实践队来到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进行调研学习。…
走向振兴实践队赴张家楼达尼画家村展开调研
“泼墨山水淡云柔,油彩重抹晚来秋,欲见胭脂霜红浸,晚秋寻枫张家楼。”前不久,一首描绘张家楼达尼画家村的诗在西海岸新区广为流传。为了进一步了解张家楼的油画艺术,探访因油画而出名的乡村小镇,8月10日…
走向振兴实践队寻访西海岸新区泊里红席
“炕上没有席,脸上没有皮”,这是流传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镇一带的民谚,反映的正是当地延续2000余年的一项特殊的年节旧俗:铺红席。为更好的了解泊里红席的传承现状,挖掘红席深层次的内涵与价值,8月10日…
走向振兴实践队采访晓宁公益负责人
为更好探究乡村振兴如何与传统文化、志愿服务结合,8月8日,走向振兴实践队前往青岛西海岸新区“宁静心语”心灵驿站采访晓宁公益负责人崔晓宁。上午8时,团队成员到达“宁静心语”心灵驿站。古朴的大门,缠绕…
走向振兴实践队赴藏马山开展调研活动
为了解藏马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调研藏马山“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挖掘其蕴含的深层文化价值,8月9日,走向振兴实践队赴藏马山开展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当日清晨,实践…
走向振兴实践队赴铁山、宝山镇调研传统文化
为了探索铁山、宝山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寻找铁山大集的历史文化痕迹,了解地秧歌文化的发展现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走向振兴实践队于8月10日前往青岛西海岸新区铁山镇和宝山镇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实践…
师大学子三下乡——关注“被数字时代遗忘的”老年群体
随着生产生活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备受关注。为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7月27日,湖南师范大学新传院赴平江调研队伍走进平江县汉昌街道书院社区,对“老年人数字化生存现状”…
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独特的文化传统中坚持文化自信,需要对文化历史有全面的认识。7月初至8月中旬,走向振兴实践队走访调研黄岛区23个街道,1个自然保护区,40余处乡镇大集,记录全面建成…
走向振兴实践队赴浚县文旅局开展调研活动
为了解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调研疫情期间浚县如何正确的开展其文化传承活动,8月11日,走向振兴实践队赴藏马山开展以文化传承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浚县文化局侯局长对调研问题进行回答并对相关调研进行…
走向振兴实践队赴毛家山村调研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段诗句用来描述小珠山南麓的毛家山村十分合适。为了探究农耕文明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点,寻找城乡融合发展下的新模式,8月12日,走向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