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感受到花灯歌舞的魅力,7月16日上午,实践团去到了秀山县膏田乡道罗村探访了花灯文化传承人杨再高、杨再光、杨再江三位老师,并观看了三兄弟表演的薅草锣鼓和歌曲《黄杨扁担》。
7月17日,三下乡活动也在跟进中,今天实践团采访了花灯传承人杨再高老师,还见证了他代表秀山去各个地方比赛所获的荣誉。团队队员们还有幸见到了王世金老师,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从事花灯戏表演的王世金老师就开始创作花灯戏曲,同时系统整理秀山花灯文史资料。他遍访全县,将散落在民间的花灯剧目及历史一一收集并编定成册。通过此次采访,实践团队成员们也得知了目前花灯传承面临的一些问题。作为花灯传承人之一,王老师说:“现在花灯歌舞讲究原生态,民间音乐不光要唱的出来,还要有表演能力。如今要做的就是恢复生态,追求自然美。”这也是为什么他安排杨家三兄弟表演薅草锣鼓时要以苞谷林为背景的原因所在。
7月18日,赶着朝阳,实践团来到了秀山县文化与旅游发展委员会,并联系了非遗专干刘媛媛老师进行专访。在访谈中得知,现在花灯歌舞在各个乡镇都有专门的宣传和推广活动,相关部门还加大财力设立了传习所和教育保护基地。
同时也得知了秀山花灯戏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艺术,具有娱乐、认识、教育和审美功能。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重庆秀山花灯文化具有认识价值和教化价值。”这就呼吁人们要让花灯文化的价值真正得以实现,如果漠视秀山花灯的地域性、民族性研究,秀山花灯作为土家族民俗文化遗存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必将成为一句空话。
通过此次访谈,实践团队队员们了解到了政府对花灯文化的重视与保护。政府不仅为非遗设立了博物馆、传习所等基础设施物质建设,还重视精神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对花灯文化进行延续,如花灯进校园成为课间操、各高校的花灯比拼、花灯走出秀山去参演等等。这都大大的增强了秀山人民和花灯传承人对花灯传承的自信心。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也让实践团队队员们深入了解到了秀山花灯的起源以及花灯文化后续的发展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花灯的传承定是一片光明。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花灯之秀实践团”三下乡活动顺利结束,这次三下乡活动也给队员们带来了难忘的回忆和不可忽视的影响。记忆深刻的是传承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表演的认真与坚持,还有他们对客人的热情和友好。此次活动提高了实践团成员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也锻炼了成员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应对能力,从而不断改进和突破。同时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传承和发扬好优秀民族文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相信中国的青年学子也一定会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增强文化软实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47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