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以舟为家,以情为系----广东海洋大学海大渔棠队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海大渔棠队 作者:吴坤

7月18日,广东海洋大学海大渔棠社会实践团队按计划前往阳江市东平镇大澳渔村的渔家民俗风情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相关调研工作。大澳渔村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以传统渔业向文化旅游业转型从而促进乡村振兴的传统渔村。

如今,大澳仍然存在原著居民出海打鱼的生活方式,但是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渔民的生活方式有了变迁,更多的是依靠当地旅游文化的兴起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大澳不仅仅是依靠优美的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其拥有悠久的渔家文化和传统民俗的底蕴,给这个美丽的村落在乡村振兴新篇章上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大澳渔村的民俗风情博物馆最直接地展示和体现出大澳的疍家风俗文化。

上午,团队成员和大澳渔村的杨书记进行相关交流,了解到大澳渔村未来的发展目标是集“旅游、文化、居住、产业”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其中文化建设一环是大澳渔村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大澳的疍家文化被记载在民俗风情馆内。据了解,博物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展馆内存放有疍家棚居、罟棚船模、鳁鲸骨骸、渔家婚嫁泥雕,古时疍家衣服、头饰、生产和生活用具以及贝壳等5000多件用品,这不仅仅保留着大澳渔村的历史遗留物,还有向后人展现了大澳渔村的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目前馆内处于改造修缮期,馆内封闭,暂停开放。团队提前联系大澳渔村的杨书记,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跟随杨书记一同前往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

著名的“南海一号”——南宋初期海上丝绸之路期间的一座沉船,是国内发现的第一艘沉船,已经闻名全国各地。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座沉船打捞之处,是在大澳渔村附近的海域。由此可见,大澳渔村在历史上记载着的海上贸易中处于重要地理位置。不仅如此,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大型鳁鲸骨骸也存放于此。据了解,这具骨骸长12米,高1.8米,自2003年3月被制作成标本在本馆展示至今。早在1994年,这头鳁鲸在阳西县溪头村的沙滩上搁浅。由于肉体早已腐烂,东平镇镇委、镇政府决定将其骨骸作为标本,协助当地村民将其与腐肉分离,清理干净后放置在大澳村风情博物馆内,供众人观赏和研究。

疍家泥雕是博物馆里另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于2012年完成的疍家泥雕记录了大澳的民风民俗,早传疍家人世代生活在船上,没有大船,无法远洋,只能在近岸生活,长年累月漂泊在海上,恰如浮于饱和盐溶液的鸡蛋,故名为“疍民”。而他们居住的舟楫形如半包的蛋壳,且如蛋壳一般脆弱,故名为“疍家”。大澳,是疍家人的聚集地之一,因此这里有着丰富的疍家文化。渔妇树荫下织渔网、渔夫捕鱼满载而归,新郎喜迎亲……后人制作的这些泥雕正是疍家婚嫁、疍家民俗文化的一种栩栩如生的展示,为社会呈现出清晰的疍家面貌,供人们感受疍家文化气息,领略疍家文化独特魅力,表现出渔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冀。

团队紧跟杨书记步伐,再往左前行是一排紧密相连的玻璃橱柜,里面放置着古时疍家衣服、头饰、生产和生活用具以及贝壳等5000多件用品,如渔民将其挂在船上作为床来睡觉的“工”字型网模型,捕鱼的鱼篓、双提梁带盖篮等等。大部分以缩小版仿制品展现给大众,以便更清晰直观地了解其构造和用途。

参观完毕后,团队成员与杨书记进行短暂的交谈,指出风情博物馆内目前所存的问题,主要是文物展品形式单一、游客体验感少、馆内摆放结构不恰当以及面积偏小。团队成员根据自身旅游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馆内的完善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在条件允许下,设置文物解说二维码,以便为有需人士扫码解读;二是设计大澳渔村打卡景点名信片,终点为大澳民俗风情馆;三是制作一些与馆内文物相符合的周边文创纪念品和纪念章,加大对博物挂的宣传。

乡村振兴不仅要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也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层面。乡村振兴不能抛弃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澳渔村以集“旅游、文化、居住、产业”为一体的发展模式,通过建立渔家民俗风情博物馆,在继承渔家民俗的基础下,进而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成文化产业来发展乡村,让乡村全方面振兴更具潜能,何其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目前东平大澳已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过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渔农重镇、旅游强镇”是东平的发展战略之一,以疍家文化为支点,撬动“产、城、人、文”的有机融合,能让这颗耀眼的滨海魅力新星冉冉升起,为其他渔村振兴发展提供经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49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高知退休人才返乡 助力乡村振兴——“桑榆启春”项目探寻智力返乡新路径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的号召下,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推进。而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正迎来新的…… 常悦娴 张晶淼 周 南京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智’力返乡——开辟人才“返乡”新路径

近几年,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的地位日渐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让“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常悦娴 赵珺 陶成 南京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桑榆启春”,智力返乡——退休不褪色,“返乡”助发展

时至今日,乡村振兴一词愈发频繁进入公众的事业。乡村振兴,靠的是人才。党的20大报告中有36次提到了人才,可见人才于乡村振兴之可贵。乡村的需求如何得到满足,高知人群的供给如何落实,…… 常悦娴 顾栩维 沈 南京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调研食品加工途径,探索贵产发展方向
青年生逢其时,责任在肩,必脚踏实地,一路前行。将相故里谋发展,奔赴小康换新颜。7月18日,为调研食品加工路径、发展现状以提出影响贵州特产发展的因素及日后特产的发展方式的解决方案,数说“贵”产青年实…
山东理工大学“小喇叭宣讲团”临沂青草地幼儿园之行
恰逢建党一百周年,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学习党的历史与讲述党的故事结合起来,宣传党史,发扬红色革命精神。8月12日,山东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小喇叭宣讲团于青草地幼儿园…
探索新时代乡村,寻访基层村书记
大学生网报南京8月13日电(通讯员陈琦),在当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农村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为了解建设新时代乡村的关键,在脱贫攻坚中推进乡村振兴。盐城师范学院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百村…
[物光]学院“光速出击”公益实践团队举行线上启动仪式
(据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报道)7月23日,“光速出击”公益实践团队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举行了线上启动仪式。会议伊始,刘文豪介绍了团队成员的年级、专业。通过自我介绍的形式,帮助团队成员建立初步了解。介绍…
学习铁军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
盐城师范学院历史与公共管理学院历史203班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因疫情影响,由参观盐城新四军纪念馆转为线上学习并探究铁军精神实践活动,并于8月8日晚以小组视频会议的形式拉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序幕。由于无法…
“‘煤’开二度,乌金改革”晋城团队走进晋普山煤矿,探秘古老煤矿如何焕发新生
近年来,煤炭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革发展成效显著,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新时代煤炭…
[物光]学院“光速出击”实践团队举行线上新闻与宣传培训会
(据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报道)7月27日上午9点,“光速出击”公益实践团队通过QQ屏幕共享的形式举行了新闻写作及摄影培训会。会议伊始,髙镭从新闻要素、新闻的语言特点、新闻投稿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出发,为团队…
关注庙山前村村委换届,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为了深化村委换届工作的认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强国助力。在张晓琼老师的指导下,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一身政气队于2021年5月10日走进日照市庙山前村进行调研。一身政气队在庙山前村的调研活动中…
人物专访| 陈承堂:坚守在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退伍老兵
实践内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红心结暑期社会实践着眼于国家边疆地区发展,赴新疆基层,除了大力开展基层子女帮扶活动外,还开展了兵团劳模故事寻访活动。红心结劳动教育组成员了解到了在新疆五一农场怡丰园社…
“光速出击”公益实践团实践内容
一、走访滨州市博兴县市政管理局路灯管理处。“光速出击”公益实践团队抵达滨州市博兴县市政管理局路灯管理处路灯管理处,了解当地路灯管理方法,解决现路灯存在的问题,如下:1.对于城市照明与整体规划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