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是我国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珍贵的阿昌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之林的一朵奇葩。2021年8月6日,南京审计大学征程边寨万里行实践团队腾冲小分队一行共同走进了云南省腾冲市新华乡坝角阿昌族村寨,探寻边疆少数民族村寨的振兴之路与瑰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腾冲县地名志》载:“山形似‘八’字,村居‘八’字角”。又因阿昌村寨坐落于赛通坝的西南角而得名坝角,是一个阿昌与汉族杂居的山区古老村落,民族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成为了腾冲民族团结的典范之一。到今天,坝角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为民族文化特点突出、乡风文明,2014年11月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新华乡以茶闻名,穿过蜿蜒的盘山公路,我们终于见到了这座在四面茶山环抱之中的美丽村寨。建国后,在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阿昌人民从一个原始落后的极少民族与汉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一起走过了七十多年的光辉历程,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阿昌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都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崛起,谱就了腾冲南部发展的一曲时代强音。新华乡是腾冲唯一的深度贫困乡,在贫困面前,乡党委不气不馁,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紧抓实干,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致富路,贫困发生率实现了大幅下降,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直不断前进。当地结合自身文化、气候、地形等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例如猕猴桃、云茸种植、茶产业发展等等,发展林下种养殖产业,为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
我们联系了坝角阿昌文化传承人、见证者赵家跃老人,通过简单的访谈了解近年来新华乡坝角村的情况以及阿昌文化的发展历程。在他看来,阿昌文化就是一部传奇美丽的民俗史诗,阿昌人民真诚、朴实、善良的品质对家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作为聆听者的角色,仿佛也亲眼见证了那一段阿昌人民不怕困难、勤耕苦做的岁月。在政府的带领下,坝角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着手建设阿昌文化展览馆,这种先见在文化传承上是值得被学习的。在老人的介绍中我们得知当时建设阿昌文化展览馆,一方面是保存这个村子的一些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向大家展示阿昌文化。在老人的眼中,村寨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政策下,村民们都齐心协力建设家乡,环境更美了,人们的生活更幸福了。
当天我们还采访了保山市阿昌族学会副会长、腾冲市阿昌族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曹明正。曹会长一直致力于研究保护和传承阿昌文化,作为一名民族领头人,他对于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有自己的见解,他也带领阿昌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积极融入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大潮中。在曹会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位于新华乡集市里的阿昌民族服饰专卖店,实地调研了阿昌民俗文化中的织锦文化。在曹会长的介绍下我们认识到,当前阿昌织锦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一方面是人工成本太高,因为布匹布料都是要靠手工制作、工序复杂,另一方面就是由于缺少创新,样式款式不够新颖,所以销路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已经接近失传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将这种古老的制作技艺保留下去,因为少数民族织锦中所采用的布匹都是绿色植物,这种健康养生理念在未来的健康产业热潮之中也会焕发出独特的光彩。曹会长也向我们介绍了阿昌女子服饰中的“包头”文化,阿昌族女士的头饰中已婚未婚有明显区分,未结婚的女子的发型是一根辫子做成的盘发,而已婚的女子就要佩戴包头头饰,“包头”也象征着 “收束”,是女子身份的转变。访谈最后我们也了解到目前政府文化部门也在与手工艺人进行沟通,从传统与创新之中谋求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致富路子。曹会长也对我们的行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表示能够进行阿昌文化的宣传与传承是一份光荣且艰巨的工作,但是很高兴能够看到我们青年大学生也在不断的关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也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可以投身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宣传工作之中。
阿昌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从阿昌民俗文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淳朴善良的民族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我们也看到阿昌人民对自己文化的不绝传唱,看到了他们不断探索与勤劳的美好品质。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阿昌人民可以再谱新篇,边疆人民再唱美好生活节节高。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征程边寨万里行实践团队
文字:陈以行
指导教师:杨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50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