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追寻红色地标,传承抗洪精神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 作者:徐笛淞 张世锦

8月5日“追寻红色足迹,勇当时代青年”实践队奔赴哈尔滨市南岗区开展为期三天的红色探寻地标之旅。位于哈尔滨中央大街的防洪纪念塔描绘了哈尔滨人民战胜洪水的生动场面,是哈尔滨人民勇敢与智慧的象征,实践队成员将在这里通过参观纪念塔感受哈尔滨人民的无畏与团结。

观防洪纪念塔,忆抗洪之精神

“防洪纪念塔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松花江南岸,中央大街的终点广场。它是为了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通过讲解员耐心地讲解,实践队成员仿佛回到了六十多年前的场景。实践队成员徐笛淞在参观时表示:“我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这段历史我常常听到长辈提起,今天来到这里我更加感受到了我们哈尔滨人在灾难面前不畏难、不退缩,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通过进一步参观,实践队成员了解到防洪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提放牢固、坚不可摧,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们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寻纪念塔历史,知历史之细节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成员又找到了当地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访,深入了解到在这座纪念塔背后那不为人知的屈辱历史。

“1932年8月,也就是哈尔滨沦陷于日寇铁蹄之年,哈尔滨爆发了开埠以来第一次洪灾,最高水位达119.72米。原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张景惠,迷信透顶,愚昧致极,听信巫师点拨,用供板抬牛、羊、猪三牲之首在埠头区江岸祭祀,祈求洪水回落。绝堤江水从傅家甸一带一拥而入,市区战乱和洪灾使市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这段历史后大为震惊,后来又从周边居民的口中得知,1957年,松花江上游连续降特大暴雨,爆发了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高达120.30米。1988年哈尔滨又发生了15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89米。

作为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哈尔滨壁垒森严,众志成城,在洪水面前哈尔滨数万名人民解放军官兵和本地驻军官兵,用“钢铁长城,子弟兵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威武雄壮的胜利凯歌。因此这座塔已经成为英雄城市哈尔滨的象征,来到哈尔滨参观游玩的人无不到这座塔下拍照留念。松花江水映衬着这座雄伟的防洪纪念塔,至今已成为冰城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

结束采访后,实践队成员张世锦表示:“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传承抗洪精神,这不禁让我想到今年河南发生洪水时我们国人从各地奔赴灾区救援所展现的英雄气概,我们作为青年人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追寻红色地标,传承抗洪精神

在本次实践活动期间,实践队的工作比较繁琐,一开始就遇到了许多问题,找到的工作人员不是特别了解纪念塔的情况,有的工作人员拒绝接受实践队的采访,但成员间相互鼓励,没有气馁,最终收集到了许多宝贵的的资料。

实践队成员徐笛淞表示:“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对前辈们的壮举表达深深的敬意,虽然大水带走了英雄们的生命,但他们不惜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的精神是留给我们青年一代最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光荣的的革命传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青年一代的使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在抗洪伟大斗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以及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令天地为之动容,世人为之赞叹,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困难,扫除障碍,大步向前的时代精神,诠释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应对灾难时凝聚的磅礴力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必将在新时代不断激励着我们战胜自然灾害和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51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电气学院学子返家乡之回访母校,展望未来

时间:2025年2月21日8:37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作者:孙玉锋本次返高中宣传大学活动旨在向母校的高中生介绍我们的大学,提升他们对本校的认知与兴趣。活动于近日在庐江二…… 白岳松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院学子返家乡之“回访母校,展望未来”

本次返高中宣传大学活动旨在向母校的高中生介绍我们的大学,提升他们对本校的认知与兴趣。活动于近日在庐江二中举行,通过宣讲、互动问答等形式,我们成功地向高中生们展示了大学的特色…… 孙玉锋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气学子返家乡之张飞板面:一碗面条,千年传奇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载体。张飞板面,这道以三国名将张飞命名的面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白岳松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广韵灯影里的乐堂村
广韵灯影里的乐堂村作者:李梦萍早年间学沈从文先生的散文时,读到这样一句话:“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
红色景点疏人流 我为群众办实事
暑期伊始,南京等地的疫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发生逆转!”。为了积极响应学校开展的暑期“三下乡”…
助力“小屋焕新”到“精神焕新”,山东政法学院“希望小屋·撷英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在行动
为弘扬“四个自信”、切实做到帮助困境儿童实现从“小屋焕新”到“精神焕新”的目的,国家级重点实践团队山东政法学院“希望小屋·撷英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积极将“希望小屋”爱心工程、乡村振兴战略调研与…
线上辅导,挑战自我
线上辅导,挑战自我受疫情的影响,我们的队伍改变了三下乡的方式,由线下转变为线上。虽然方式转变,但是毫不影响我们的热情与热血。7月21日,是三下乡线上辅导的第二天。我也慢慢地了解了“甘瓜苦蒂,物不全…
安财学子赴中庙地区对当地资源结构优化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导语为深入了解巢湖市乡村资源结构优化对推动乡村振兴的影响,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改革专题调研小队成员前往巢湖市中庙等地,通过沿街采访、发放调查问卷、采用实地访谈等方式调研当地资源结构的…
红色故事进社区 红色历史入民心
这次实践活动为了传承红色经典与革命精神,重温党的百年奋斗史,使人民群众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拉近党与人民的距离,营造良好的红色氛围,以追忆先烈光辉事迹为切入点,走进基层,…
广州中医药大学律·行服务队三下乡:律行,律与行
在律行的十天是我大学生涯最难忘的日子。是我会永远珍藏与铭记的时光。今年的暑假并不充裕,相信许多小伙伴和我一样在下乡实践与享受假期之间犹豫不决。对习惯了城里优越物质生活的许多大学生而言,正值酷暑…
河南大学生三下乡:同心抗疫,众志成城
在本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很荣幸能够作为志愿者为本次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次疫情的支援工作主要是在小区门口及街道口执勤,对来往人员进行登记,并且测量体温,这次活动,让我了解到志愿服务活动培养…
Day4 走进洪排河!
一.洪湖市洪排河简介洪排河,全称为“‘四湖’地区防洪排涝河”。为原荆州地区自1973年始,发天门、潜江、沔阳、江陵、监利、洪湖6县近百万民工历时3年开挖而成的人工运河,纳“四湖”水系及沿途来水后经洪湖…
疫情冰“冻”,我爱运“动”
疫情冰“冻”,我爱运“动”中国青年网苏州8月x日电(通讯员盛炜杰)为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同胞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力推动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部署,深入了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