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新乡的民俗文化,感受当地的民风民俗,2021年7月14日学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我来到新乡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通过聆听讲解员解说、参观展品以及查阅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来追溯当地的民俗文化根源,领略虽历经岁月的洗礼但至今仍然熠熠生辉、精美绝伦的古迹风采。创建于1958年8月,前身为原平原省博物馆。现有藏品24369件,其中碑帖9439件,历代书画作品1700余件;时代自秦汉至近现代,代表性藏品如赵子昂、董其昌、史春荟、李苦禅、白雪石等的书画作品。举办明清地方名家书画展、馆藏扇面书画展、傅乐善书画作品展等专题陈列。平原博物院地处 新乡市平原博物院 新乡市平原博物院核心区科技文化广场,位于新乡市政府大门对面,穿过人民路即可到达。建筑因势利导,沿规划道路呈弧形展开,强调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与环境有机地融合,形成开放式的文化广场,生成了“对话”的趣味空间,同时也表达出自身独特的文化气质与建筑性格特征。博物院总体规划着重强调“以人为本、以物为本”的设计思想,突出政府广场庄重、大气、包容的性格特征。采用现代、大气的设计手法,依据以市政府办公楼所在的中心轴线,采用对称式布局, 成功 地构建出有序的城市空间,创造出博物馆强烈的场所感。同时,在中轴对称布局的基础上,各单体建筑又各自具有独特的性格。这种差异中的对话,体现了城市文脉与地域文化,创造出人与自然充分和谐的城市空间。虽说是 新乡 市的博物馆,但因为以前 新乡 是平原省的省会,所以馆藏内容其实达到了省级的级别,值得一看,了解历史。新乡市博物馆位于新乡市人民东路核心区平原博物院,是一座集博物馆、档案史志馆、城建档案馆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是 河南 省馆藏量第二大博物馆,仅次于 河南 博物院,为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可以看到从八千年前中原起源到辉煌的殷商末期的完整的文化脉络,有我非常喜欢的各种饕餮纹的青铜器,也有明宋时优雅的佛像和器皿,让人大开眼界。博物馆一楼的常年展展厅被称为“牧野华章”,我觉得这个名字简直是太好听了太好听了!在中学历史里很重要的“牧野之战”中的牧野就是今天的 新乡 ,就是著名的“武王伐纣”,周武王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是商朝灭亡的重要标准。拜托牧野这个名字真是比 新乡 好听太多倍了哇!!!平原博物馆内通体白色,并且被做成了一个一个框递进的设计,很像是在时空隧道中穿梭,整个下午我都无心给自己拍照,愉快地徜徉在历史的洪流中,窥探那一个个远古的故事。虽说是 新乡 市的博物馆,但因为以前 新乡 是平原省的省会,所以馆藏内容其实达到了省级的级别,值得一看,了解历史。
关羽铜造像,清代。高172厘米、宽130厘米。关羽头戴包巾,巾带飘垂于双肩,鼻与眉弓高突,微合二目,五绺胡须飘散胸前,身穿宝甲,虎头护腹,护肩,腰束带成结,自然飘垂,下着战裙,脚穿战靴,左手按在左腿上,右手握拳平放于右腿上。此尊造像为戎装坐像,造型威风凛凛。为新乡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关羽铜造像
潞王琴,大明崇祯甲戌年文物。新乡市博物馆藏。琴身通长120.7厘米。琴式与仲尼式略相近,通体黑漆。琴肩在二、三徽间,呈斜形,腰在八至十徽间,龙池圆形,凤沼正方形,承露圆角,焦尾冠角较尖,上有灯草线盘成卷草纹,琴面有七根弦。龙池上方刻“中和”二字,款刻“敬一主人”,其下刻篆书“潞国世传”方形大印。
潞王琴,
狮钮寿山石印,明代。新乡市博物馆藏。通高7.7厘米,重135克。刻篆文“光风霁月”。质地为寿山石。印纽圆雕大、小两只狮子,大狮子呈回首状,口衔灵芝草。小狮子趴在大狮子身上,二狮子面目相对,形象栩栩如生。
西周扁足铜鼎
扁足铜鼎,西周。高16厘米、口径14.1厘米。腹下饰有三条夔龙纹形扁足,张口巨目,二角、一足、尾部上卷。腹饰三组以雷纹为地的夔龙纹,两两相对,间饰扉棱。该器纹饰精美,造型规整,是西周典型的代表器。铜套印,清代。母印高3.3厘米,子印分别为2.9厘米、2.6厘米、2.1厘米、1.4厘米。套印又称“子母印”,最外层的称“母印”,其它均称“子印”。此印从外向里共套有五枚印章,逐层缩小。除了最内层的子印为六个面,其它均为五面,共有印文二十六面,每面刻有篆书印文。印文内容多为诗文、格言。
辽朝(916-1125),国号大辽,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一个朝代,统治从公元916年至1125年,长达210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在907年称「天皇帝」,916年,耶律阿保机登基称「大圣大明天皇帝」,国号「契丹」市圈文物联 胡同与四合院是北京的重要名片之一。四合院青砖灰瓦、玉阶丹楹、庭院方正、屋脊错落……这些传统的老北京建筑,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乡愁,传达着历史信息和文化。
艰苦条件下的精细之作 唐代 山西五台山 佛光寺大殿 佛光寺大雄宝殿剖面图1946年,正是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共内战一触即发的时候,中国大地伤痕累累。这个时候,人们关注的是生存的问题,没有人关心这片土地上被炸得面目全非的亭台楼阁。
旃檀佛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建的邺城考古队在邺城遗址东郭城区的北吴庄抢救发掘了一处佛教造像埋藏坑,出土各类造像2895件(块),时代主要为东魏北齐时期,另有少量的北魏及隋唐造像。其中一件北齐时期造像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52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