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湛江8月13日电(通讯员 卢凤章)
2021年8月9日,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小小”大创团队前往潮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以及南澳岛进行实地调研。
一路走访,用心感受
团队成员当天走访了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并采访了传播办主任鄞镇凯先生关于潮汕方言歌谣方面的内容。采访中,他特别强调要重视方言的传播,认为潮汕方言所具有的八个声调是使歌谣、歌册富有声韵美的关键。他还指出歌谣与歌册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歌册更偏向“歌”,有更强的故事性和更工整的押韵方式,而潮汕方言歌谣偏向“谣”更多一些,两者之间有相互学习的成分。
此外,他还提到:一是在传承文化时要注意一些转变,如以往歌谣中存在的“重男轻女”等陋习要加以纠正;二是在推广“潮汕文化进校园”时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博弈——相对于学校所举办的教育活动,人们更重视学校能不能培养多几个能够考取名校的学生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争取教育领导的重视,还可与相关政府部门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活动结合起来,从而带动家长、学生们的兴趣。同时,他觉得这种“进校园”的活动也要注意避免陷入“走形式”的问题。
团队成员还采访了一些当地的渔民,了解他们对于渔歌的看法。首先采访的是一位镇上的阿姨,她表示家里有船,曾经出过几次海打渔,但是没有听过渔歌。她觉得现在南澳岛上的渔民生活状况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了。其次,成员们还采访了龙地渔村党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他表示家人以前是打渔的渔民,小时候听过爷爷唱过渔歌,但从父亲那一代开始就不流行渔歌了,自己也不会唱。他认为渔歌没落的原因有:一是渔民生活条件改善,没有了通过渔歌表达生活苦闷的需求;二是渔民的工具已经进步,机械船代替了木船,机械声音也会盖过歌声。除此之外,他还提到党务中心为人们提供的活动多是京剧、潮剧、下棋,老一辈的人上了年纪,也很难召集他们一起开展渔歌活动。
了解历史,传承海洋文明
团队成员在遵守防疫期间参观要求下,走进了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及渔民公馆。渔民公馆是90多年前南澳渔民革命运动的重要根据地。成员们在渔民公馆中回顾了二十世纪初在党的领导下渔民们反封建反剥削革命的红色记忆。
成员们还来到了南澳县海防市博物馆,馆外正在装修,显得略为朴素,但大家走进馆内参观时却发现里面别有洞天。馆内四层开放的是南澳Ⅰ号明代古沉船出水文物的陈列展厅。在这里,成员们看到了一件件富有中国元素的明代瓷器,了解到海上先民们的生活方式,被瓷器之精美、先民的勇敢与智慧深深折服。成员们在参观完后,都表示对中华民族海洋文明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整个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潮汕历史文化和海洋文化所体现的古朴、厚重感,理解到研究者对潮汕方言之美的热爱以及对潮汕方言文化发展现状的担忧。
文字:广东海洋大学大创“小小”团队 卢凤章
排版审核:广东海洋大学大创“小小”团队 黄妙芬 黎美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55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