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近年来国家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已公布5批传统村落名录,6819个村被纳入保护范畴。为深刻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记录古村落建筑文化遗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社会实践队员于2021年8月1至8月10日在河北省沙河市刘石岗乡渐凹村展开调研。挖掘当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遗产,记录、保护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地点渐凹村地处太行山腹地,坐落在半山腰的一处向阳山坡上,群山环抱,地势高峻,背山面水,风光独特,房屋建筑依山就势,并且于2014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根据调研渐凹村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侯、李、胡诸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开荒种地,立村名侯家庄。因村庄所处地势高,水源奇缺,遂将村庄移至山凹有渐水(当地称从山上淋下来的水为“渐水”)处。之后,范、郭、崔、朱等姓氏陆继迁入,人丁逐渐兴旺,初具村落规模。因村庄坐落在渐水凹地,故改村名为“渐水凹”,后成“渐凹”村,沿用至今。
立村六百多年的渐凹村,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村内民风淳朴,自然风景原始,保留着许多古建筑。村中央有一座清代戏楼,戏楼坐南面北,有10米多高,顶部起脊扣瓦,飞檐挑角,戏楼正面为青石圆柱。因年代久远,戏楼破败,但现已重修完好。村内的传统建筑除戏楼外,还有老母庙、奶奶庙、龙王庙、土地庙、杨仙庙、槐仙庙等。村北还有道教名山“小西天”,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名山和河北省第一批风景名胜区,山顶建有碧霞元君庙。另外据村民介绍,清代至今,渐凹村里一直传承着扭秧歌、锣鼓队、吹唢呐、洪拳、梅花拳和地方戏曲平调、落子腔等,农闲时,村民就用这些民间艺术来丰富着自己的生活。
村中央自北向南一条溪流贯村而出,祖辈流传此处为龙凤盘踞之地,村西为凤村东为龙,村前一洼池水,曰 “龙池”,逢旱年池水干涸时天必降雨,护佑百姓风调雨顺。池旁一棵百年古杨,村后一棵千年古槐。石碾、石磨、石槽、石杵、石门楼等随处可见。还有古时井三眼,石砌泉池两处,泉水涓涓,清澈甘甜,为上好泉水。
渐凹村边有大面积的石灰岩(俗称青石)和紫色英岩。因此,村里的房屋多是用青石和紫色英岩石块垒砌而成的二层石楼,高约数丈。这些房屋大都建于清代和民国时期,宅院多为四合院,格局有单门独院、一进两套院、一进三套院、一进五套院等。据村民介绍,当年建房,工程浩大,石头都是村民一块一块扛或抬回来的,盖一座石楼,需要数年时间。村内最大院落是清朝秀才朱世英旧宅。这是一进七套院,街门口用紫色英岩石块垒砌,厚木板做门。朱世英当时居住第三套院石楼。该楼坐西面东,南北排列6间,上下两层;墙体为经人工打磨规则的青石条垒砌,楼室正门口往北拐为下坡,砌有7层青石台阶。
通过探访中国传统古村落渐凹村,队员感受到了传统古村落的魅力,古村落建筑文化遗产得到记录。挖掘了渐凹村的深厚文化底蕴,传统农耕文化得到记录,渐凹村的传统文化也更好的传播出去,更多的人了解渐凹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55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