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入乡村,了解乡村,为乡村的振兴发展助力,7月29日至31日,由中国海洋大学学子闻彦兵,张欢如,王境泽,刘文力和刘洁,组成的“乡村振兴—商水调研实践队”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商水县产业扶贫成果展示厅,走访商水县龙巢网业有限公司,走访商水县周边村庄,深度了解“巧媳妇”工程的发展,感悟商水县乡村的振兴发展。
参观成果展示厅合影
7月29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了此次实践活动的第一站——商水县产业扶贫成果展示厅。经过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与耐心解答,团队成员了解了巧媳妇工程的发展过程与显著成效。商水县自2012年开始大力发展由留守妇女参与以手工加工为主的巧媳妇工程项目,采取总部在集聚区、乡村设分厂、车间进农家的方式组织生产,帮助农民家门口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形成渔网编织、服装服饰、玩具无纺布制品三大主导产业,涵盖箱包鞋帽、针织袜业、毛发加工、工艺电子、刺绣塑编、食品加工等20多个产业,累计带动2万多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在全县产业扶贫工作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巧媳妇”工程的发展展现了乡村发展的活力与潜力,对于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工作人员讲解“巧媳妇”工程
在商水县扶贫办的协助下,团队成员抵达了实践活动的第二站——商水县龙巢网业有限公司。龙巢网业公司是一家集管理、研发、销售、电商为一体的规模型企业,年加工成品渔网600多万条,年创产值约1亿多元,是千人带贫能力的“巧媳妇产业扶贫”的示范工程。在这里,我们首先参观了公司的生产车间,观看到笼网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加工过程,期间,团队成员与车间中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热情的交流,在获得工作人员允许后,团队成员还对生产过程进行了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这些工作的技术难度与工作强度。在工厂上班的老奶奶告诉我们,这份工作的难度不大,带来的收益也不算高,却能让她独立地给孙子孙女零花钱,也可以支撑起自己的医药费用,减少子女的养老负担;负责加工纲绳的阿姨告诉我们,这里实行的是计件制,上班时间比较自由,既方便她照顾家里的小孩,还能多少赚点儿够平常花销。他们的言语中透露着对于劳动的热爱、对工作的满意。
正在劳动的工人们
下午,团队成员又对龙巢网业生产公司的厂长进行了采访,经过与厂长交流,我们了解到,从2017年开始,龙巢网业采取“公司+分厂+联系点+贫困户”的生产模式对商水县产业扶贫致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对巧媳妇们的技能培训,使她们获得了一技之长,用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更美好的家庭、更富裕的村庄。目前商水县已实现全县脱贫,但龙巢网业将坚持“脱贫不脱政策”的理念,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继续贡献力量。
7月31日,团队成员又分批次深入平店乡、河崖村等乡村地区,走进村民家中,进行问卷调查及采访。通过与河崖村村民对话,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在乡村地区,“巧媳妇”工程如何在政府的扶持和引领下,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为当地勤劳的村民们提供脱贫致富的宝贵机缘,对于巧媳妇工程当前的发展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河崖村的闻先生向我们讲述了他开办炼铁厂的经历,这家工厂也是巧媳妇工程的重要代表项目,在政府的资金扶持及村民的支持下,为河崖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使河崖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将近5万元,为河崖村及邻近村庄的脱贫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峻,河崖村的“巧媳妇”工程也需要转型升级,以适应新时期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的要求。
走访普通民众
经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对于商水县“巧媳妇”工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商水县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巧媳妇”工程是传统农区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是产业扶贫的优秀案例。“巧媳妇”工程提升了农村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与素质,拉动了农村地区的群众就业,带动着乡村的产业振兴与经济发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是巩固产业脱贫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带动乡村地区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调研过程中,整齐林立的生产厂房、干劲十足的工人们、深谋远虑的领导者都在以各种方式向我们展示着、证明着属于乡村的活力与生机。这里,未来可期。
通讯员 闻彦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55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