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带着手机就可以轻松搞定一切”的便利已经成为现实。但是,老年人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反而开始进入“艰难时期”。老年人对智能手机不熟悉,生活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去医院挂号需要人帮助,去银行办事要人帮忙,出门买车票、机票也难……本来方便的互联网+生活因为不懂网络,变得处处受限,他们现学,一时半会又学不会。甚至很多老年人没有“触网”,不会操作使用智能手机,处处遭遇不便,很难融入智能生活。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人在智能时代的生活状况,弥合老年数字鸿沟,苏州大学老有所E社会实践团在苏州进行了实践调研。7月16日,成员们来到了莲花新村进行防诈骗宣讲、老年人智能技术培训和问卷调查。我作为智能技术培训的主讲成员,带领爷爷奶奶们一起学习了苏州特色APP“苏周到”和“抖音”APP。爷爷奶奶们听得非常认真,在听完后还主动问我们一些关于两个APP的使用问题。在帮助一位老奶奶顺利用抖音拍摄一段小视频后,奶奶高兴地拉着我的手说:“我一直想尝试用这个软件,但是一直不知道怎么用,今天在你的帮助下我终于会用了。”听完奶奶的话,我既满足又开心,觉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图为志愿者向老年人进行智能技术宣讲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颖梓 供图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邻里中心进行问卷调研。我在发问卷的过程中发现,在邻里中心的老年人明显比之前在社区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频次高。我遇见了一个用智能手机给孙子点奶茶的老爷爷,我采访了才知道,原来这位老爷爷是退休的电视台特约记者。老爷爷非常“时尚”,会手机付款、网上预约挂号、网上叫车、网上看新闻等等操作,而且对国家的政策非常熟悉,在谈及出台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行动计划》时,老爷爷说自己经常可以在手机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并且对政府关心老年人表示非常感动和感谢。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图为志愿者教老年人智能手机操作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颖梓 供图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不同老年群体巨大的差异性,这样复杂的老年人智能技术使用情况也让我意识到我需要做更深一步的研究。这些宝贵的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实践的魅力。技术本就因便利人的使用而诞生,技术的进步不应该是冷冰冰的,而应充满温暖。时代的列车跑得再快,都不应该抛下老年人。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学习速度又较为缓慢,社会应该多给予他们一些关心和爱护,以务实的措施来保障老年人的正常生活。技术发展的脚步在不断加快,而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缓缓踱步而行,让技术主动停下来等老年人显然不切实际,但是技术可以做到更加兼容,更加普惠,更加友好,把老年人的门槛降低。同时,社区也应担起责任,定期举办老年人智能技术培训班,帮助老年人更好的使用智能手机,做好智能技术宣传。公共服务在发展线上多样化的同时,也应该保留线下传统渠道,为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提供保障……
而作为青年,我们也有义务帮助老年人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如果能够设身处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与帮助,待我们老去的那天也同样会有年轻人接下接力棒,帮助老去的我们。弥合数字鸿沟,既需要代际支持,也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对老人的“数字反哺”,不仅需要提供操作层面的指导,更需要给予老人情感层面的鼓励。
此次调研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社会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怀和宽容,才能让老年人紧跟时代的脚步。在老年人需要帮助时,我们要更耐心一点,理解他们内心的无助和无奈,我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在生活中尽力地去帮助他们,有一颗尊老爱老之心。我们终将老去,在建设数字化社会的同时,我们也要提倡技术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让智能时代更人性化、更有人情味,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拥抱智能时代。秉持关爱之心,弥合“数字鸿沟”,让互联网之光与夕阳红交相辉映,无疑是一道暖心的风景。做有为青年,拥“无G”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彰显文明温度。(通讯员 张颖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68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