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加达到峰值,“碳中和”指排放的二氧化碳,利用植树、节能减排等方法抵消,达到碳中和。以校园为先锋试点,推动高校零碳转型,改善区域环境,响应碳中和碳达峰政策号召,成为社会降低碳排放,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起点。
7月17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CarbonFootprint”小分队就零碳校园的发展在浙江理工大学校园进行实践调查。书籍的生产和使用消耗了大量树木等资源,每个学期闲置的旧书给碳中和加剧了大量的压力。旧书的回收利用将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标。据了解,我国目前的废纸利用率高达49%,学校以更高效利用回收书籍为目标,期末开展旧书回收活动。
在各个寝室楼下可以看到几个大纸箱,张贴着“旧书回收”标志。期末考试结束的同学们都纷纷把厚重的书籍放入箱子中,没几天箱子就见满。宿舍的回收箱是终点,那么图书馆的伯牙书社则是再利用点。经过筛选可再次利用的回收的书籍,会被储存在图书馆二楼,每个同学可以到这里查询下个学期所需的书籍,免费领取,并在朋友圈转发推送,使得同学们在获得所需书籍的同时还能宣传节能减碳的活动,促进更多人参与进来。
相信通过对零碳校园的重视化、标准化,大家对零碳校园的建设意识将会越来越高。制度和环境的改善,使得管理和区域环境得到改善,从每一个个体角度推动政策的落实与变革的发生,以校园转型为起点,带动社区和城市的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切实实现节能减排,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71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