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耕远文化组织成员于潇悦在家中循着一张老照片,携全部心神踏上了一段别样的探访之旅——这次探访并不向“外”找寻,而是朝“里”着眼,在家庭记忆的尘封处延伸。
自小,于潇悦在一个简单幸福的家庭长大,父母给予她良好教育的同时,总不忘告诫她,“历史是不能忘记的,要自立、自强。”尤其是解放战争的相关历史,似乎总与她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每每谈起都不免情动。在成长的过程中,于潇悦逐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爷爷于宗楷原是解放战争万千将士中的一份子,但家中长辈都不不事张扬,对爷爷参战时的细节甚少谈及。此次团队“寻访家族故事”的契机使然,她才第一次怀着郑重而崇敬的心,向父亲了解这段过往。
显然,家中人都对这次寻访深为重视,“父亲拿出了爷爷的军装军帽和各种勋章,母亲特地去照相馆修复了那张珍贵的合影”,于潇悦颇有些自豪地表示道,“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合影中意气风发的爷爷。他的身子挺拔端正,正是我心中人民解放军的模样。”由于爷爷在于潇悦幼时因病离世,因而,在于潇悦的记忆中,爷爷始终是慈祥、爱笑的亲善样,身为军人的他,却是英武、伟岸的。
这张老照片是1956年10月9日在国庆阅兵中拍下的。当时,于潇悦的爷爷于宗楷战士以“战斗英雄”的身份参加国庆阅兵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副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留下珍贵合影。据父亲讲,这次阅兵还颇有些不同,是新中国国庆阅兵中唯一的一次雨中受阅。
倍感骄傲的同时,团队也对于宗楷战士参军的光辉岁月萌生出更浓厚的兴趣。进而,在成员于潇悦的带领下,团队一行前往于氏祖居,希望从祖居附近熟识于明战士的长辈口中,了解到一些碎片记忆。
正值盛夏,傍晚,在村口的古树下,有老人摇着蒲扇乘凉。团队成员顺势走上去,“奶奶,曾在这里生活过的于宗楷爷爷,您还有记忆吗?”
“于宗楷……于宗楷”受访的老人一时间似乎有些错愕,将这个远去已久的名字在口中噙了一会,呢喃道“于宗楷,我知道他,他是解放军战士。”奶奶的神色肃穆起来,“于宗楷他在少年的时候就想要参军的,后来参加了解放战争,很英勇的,解放了之后回来在大陈岛当了连长,也一直保家卫国的,是我们村子那时候的名人。”
这时,一位鬓角斑白的老人也蹒跚着步履从不远处走来,了解到团队成员谈论的内容,欣欣然加入。“我对于宗楷也是有点知道的。他打仗回来之后,有时候也会和我们讲讲战斗的故事。”团队成员对望一眼,欣喜不已,“那请您给我们讲讲吧!”
“于宗楷他参加这么多次战斗,有一次是记忆最深的,反复提。淮海战役里头,有一次对方力量很大,打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了。”虽然已是经年的往事,但听者的神色还是随之紧张起来,纷纷蹙紧了眉头。“那个时候,敌人、战友的鲜血、脑浆都沾于宗楷身上了,我们想想是非常恐惧的,但他一点没退缩,终于把敌人打退了。”如今谈起轻描淡写,但于老战士当时的心念之坚却是难以想象的。大抵这就是战士的光荣!
了解到于潇悦正是于宗楷战士的孙女,村中老人惊喜又欣慰,“都已经这么大了啊!你们年轻人愿意来了解家族老人的往事,这很难得。”他们随即又颔首鼓励,“不论将来做什么,都要把你爷爷这种品德发扬下去。”实际上,于老战士不折不屈的精神正是于潇悦家庭传承中重要的一脉,父母虽非军人,军人般的勇毅却始终在家中的方方面面得到很好地呈现。
国有史,方有志,家族有故事。自古以来,家族故事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着社会秩序。纵观历史,朝代可替,家庭可散,个人可亡,惟有家族历久长存,生生不息。只有一个个家族存在和延续,才有整个民族的存在和延续;只有一个个家族团结,才能构成整个民族的团结,保证一个国家的团结;只有一个个家族兴旺和稳定,才能维系民族与国家的兴旺和稳定。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谁读懂了血脉的来龙,生命也就成了一部深刻的书。
(通讯员:韩弋汀 于潇悦 周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73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