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共同建设美丽中国”,为响应这一号召,陕西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岭南先锋·生态秦岭”秦岭南麓地质灾害调研社会实践团开展了“青春领航、筑梦乡村”秦岭生态环保专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21年7月21日,实践团成员在副院长郭鸿和辅导员王博的带领下,来到安康市汉滨区汉江三桥附近的一处211国道,此处曾因雨水冲刷发生过小规模的岩质崩塌,实践团对滑坡地点进行地质勘查和相关数据的测量。
汉滨区地处东经108°30′-109°23′,北纬32°22′-33°17′。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居汉江上游安康市腹地,属陕南秦巴山地丘陵沟壑区,汉江、月河穿过区境中部,以月河为界,北属秦岭山地,南沿巴山余脉。南北都有2000米以上的高大山峰,形成南北高、中间低的地貌特点,本区主要地貌分为川道、丘陵、山地三大自然地貌,“三山夹两川”的地势轮廓。汉滨区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799.3mm,但是60%集中在7、8、9月,所以夏季常发生滑坡等自然灾害。
经实地测量,崩塌体纵长80 m、高25 m,该处经纬度为北纬32°40′38″东经108°59′53″崩塌方向东南114°;实践团成员观察到该滑坡的治理措施采取三种工程治理方法。
图片左侧采用的是工程支挡滑坡,建立挡墙不但能适当提高滑坡的整体安全性,更有效防止坡脚的局部崩塌,以免不断恶化边坡条件。
图片中间采用的是被动柔性防护网,它主要是由钢丝绳网,环形网,固定系统减压环和钢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它主要是对所防护的区域形成面防护,从而阻止崩塌岩石土体的下坠,起到边坡防护作用。
图片右侧采用的是主动柔性防护网,它是以钢丝绳网为主的各类柔性网覆盖包裹在所需防护斜坡或岩石上,以限制坡面岩石土体的风化剥落或破坏,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运动。
经过对勘测数据的整理研究与小组讨论,实践团成员充分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贯彻落实知行合一的思想理念,更对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身为陕理工学子,实践团成员通过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地质灾害的科学防治,争做秦岭生态环保卫士,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努力保护绿水青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73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