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04班)
在大学,我怀着一颗好奇,勇于奉献,学习知识的心情参加了本次暑调返家乡活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东西,我不仅收货了有关一些家乡历史与革命精神的文化。我还收货了一份与团队共同分享知识与快乐的那份友谊。同时对于调研中图片、资料的整理收集能力有了更多的经验。
对于我来说这次暑调也是一次挑战,因为我从来没有调研经验,对于我来说,我刚开始的时候都不知道调研是什么,但是在一些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和同伴的带领下,我逐渐了解到调研的方法与步骤和不仅锻炼了我的交流能力,还教会了我如何去和一个团队一起协作。而且通过这次暑调让我更加愿意去和别人交流,这对于我的未来也是一种能力,所以我能参加这次暑调我感到非常幸运,同时也有不少的收获。
这次暑调的主题是返家乡,学党史。而我的家乡红安,作为将军的摇篮,这里诞生了两百多位人民军队的将领,登记在册有名的烈士就有两万多名,这让我感到我无比自豪,我的家乡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么浓烈的革命精神,才将我的家乡黄安改名为红安,一个“红”字正是体现红安人民鉴定不移的红色革命精神。
学习家乡党史的第一站就是红安烈士陵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位于红安县城东北裸子山麓,是为纪念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刚进入烈士陵园的大门,我就看见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历史纪念馆正位于烈士陵园的中心位置,在馆内,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大量的史料、照片以及英烈文物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在长达26年地革命历程中英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从馆内出来,映入眼帘的就是几架战争时期的飞机和坦克,上面的锈迹足以展现出它们的年代久远,还有学多破损的地方,应该是战乱留下的痕迹。我们感感慨到,如今虽是和平年代,但历史教训不可忘,烈士精神仍需得到学习和传承!
第二站便是董必武故居。董必武故居位于红安县城城关镇正南街,始建于清代其曾祖父时代,后经历代增修而成。在青砖院墙的圆门上方,缀有一块长方形的汉白玉,镌刻着由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法委书记任建新题写的“董必武同志故居”七个红色大字。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
刚走入董必武故居的大门,第一栋房子便是董老以前家里做生意的地方,有一间米行和一间菜铺。菜铺后面的一栋房子便是董老和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里面存放有他们以前耕作的农具,还有董必武和董必武父母以及大伯、二伯的卧室,在董必武的房间里,还摆放了许多的书籍,这足以说明,董老曾经在这里挑灯夜读,还有一间客厅,董老曾在这里接待过许多的有志青年。在最后的一栋房子里便是董必武故居纪念馆,里面存放了许多有关董老的文物,其中包括董老的家谱以及董老考取秀才是所穿的衣服,以及革命时期董老的革命历程,还保存了许多董老的亲笔文物真迹。
董必武故居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记录了革命一代的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学习革命精神的宝贵财富。通过第二站,我深刻的了解到了革命时代老一辈的辛勤付出,和当是革命时期的黑暗背景以及革命的艰难,而正值风华正茂的我们更应该吸收老一辈的经验,奋发努力,为学校,为人民,为国家付出青春。毛泽东曾说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确实,我们都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我们一定能做出并做好为我们国家的那一份力量。
经过这次暑调,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红色文化,我也更加的感到自豪与骄傲。回顾整个调研过程,每一步是既艰辛也有趣,我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也学习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和团队队友的交流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其他地方的传统红色文化,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我们彼此交流共同学习。所以我现在非常荣幸我能参加此次暑调,因为它的确给我的暑假带来太多的精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75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