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回顾苏绣历史,体验苏绣技艺,感受苏绣魅力,7月13日,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绣’出江南”实践团队前往苏州市镇湖绣品街走访参观,并向目前从事苏绣行业的绣娘以及卢福英二代传承人张黎星进行采访。
“家家有绣棚,户户有绣娘”是苏州镇湖的真实写照。“‘绣’出江南”实践团队此前就人们对苏绣的认识、对苏绣制作工艺的了解以及对苏绣的收藏与传播的看法等问题制作成一份线上问卷,在此次走访活动中邀请了一些来绣品街游览的顾客参与填写。随后,团队成员前往一家店铺向该店老板娘进行采访。她给团队成员展示了几种苏绣绣制的针法,她表示苏绣的特点是精细雅洁,因此绣制一幅作品需要耐心。
随后,团队成员在卢福英刺绣艺术馆的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艺术馆。参观结束之后,团队成员对张黎星进行采访。
团队成员向张黎星询问了坚持在苏绣领域发展的原因。她分享到,每一代生活在镇湖的人都以苏绣为生,自幼便对苏绣耳濡目染,心中充满热爱。在成为卢福英二代传承人之后,卢福英带张黎星去清华美院等各种艺术学院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张黎星认识到了苏绣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当问及苏绣在如今大时代下的发展前景问题时,张黎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苏绣作为走出国门的一个传统文化,当今时代很多年轻人有学习刺绣的想法。 同时很多大师的子女大都回归苏绣行业从事诸如文字编辑、图片处理设计等与苏绣相关的工作,这些正是苏绣未来发展和传承的一种方式。她表示,苏绣如果要被更多人发现,就不能只是呈现出单一作品,而应更多地应用文字记载点点滴滴。
团队成员在了解张黎星对苏绣发展前景的看法后,与她交流探讨“现代与传统”和“创新关系”的问题。她表示,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很多年轻人都忽略了对传统技艺的学习,相比于老一辈的工匠较为浮躁,应该逐渐把节奏放慢。练好传统的技艺,静下心去了解刺绣文化,再注入自己新的想法和意见。她称,在练就一些传统的针法技艺的过程中,也需要把自己的基础知识稳固好,在慢慢储备了一定的传统的技艺和很多的理论知识之后,才会萌生出创意的点。《霸王别姬》、《迷蒙太湖》等创新作品,就是以传统技艺的文化为基础进行创作的。传统文化的底蕴,用新的表现形式去展现,这就是中国现时代下的文化自信,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不断提高。
最后,团队成员就“一带一路新名片——苏绣”相关问题向张黎星询问。她认为,苏绣作为“一带一路新名片”,一直在面向世界发展。卢福英、姚建萍等都是一批较早走出国门,对外宣传苏绣文化的工艺大师;而张黎星也在近几年一直走出国门,对外宣传中国的非遗物质文化——苏绣,并且在国外举办一些苏绣作品展览会,以吸引外国友人参观欣赏。甚至有外国友人称苏绣艺术家为“熊猫”,以此表达其对手艺人的高度赞赏以及珍视。
通过此次参观采访,团队成员对“苏绣”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了解了目前苏绣传承人之根本基因所在,明确了当代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只有不断地将新时代创新点不断注入到其中,才能实现苏绣传承历史的源远流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76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