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的暑期线上“三下乡”云授课阶段在不久前结束了,作为调研组的一员,我在本次云授课中分享了自己不成熟的科研经历,向初中阶段的同学们介绍了入门级研究的一些知识。同时,我也参与了部分时段的课程,也学习到了一些新颖的地理或天文知识。细细回顾这一段经历,不仅仅是对自身授课经验的一次提升,也是对自己以前研究的再反思和鞭策,积累经验使自己继续往正确的方向迈进。
我认为,一切的科学研究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力量。之前的研究作为一次尝试,是基于自身对于城市发展的初步认识而进行的、对于目前已有的数据与材料进行分析和整合的论述。对于我们初入大学的学子来说,尝试是最好的了解,只有我们愿意尝试、敢于尝试、敢于改进,才能在后续的科研、学习中不断挑战,不断自我革新,最终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新时代人才。
那么我们开设这个课程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意义在于向中学生普及大学的科研,目的在于提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早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么科学研究就是创新创业的重要部分。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与社会科学,都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方面,都是创新的方向。不仅要有基础学科的创新,还要有应用学科的创新,善于发掘每一个热点、每一个创新点。
除了学科领域,我们做科学研究还要关心社会、关心家国、立足人民、立足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我们做科学研究更应该聚焦于人民的需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奋进。
回到本次课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初中的孩子们对大学生活有着无比的向往,他们对大学的课程充满兴趣、充满期待,他们也对更深、更开阔的世界充满想象。初中学段的孩子们正处于叛逆期和思想活跃期,他们会抵触约束和严肃,会畅想未来,会天马行空,此时正是他们思维最活跃、最开阔的时期。那么,我们开设这门课程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对科研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他们对于自身想象力的自信,从而把“异想天开”变为现实,引导孩子们去了解研究、尝试研究,从发现问题到探究问题最后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思路,逐步地探索未知,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另外,我们在讲科研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初中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不能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和超过该年龄段接受范围的表述,要讲清楚、讲明白、讲生动、讲透彻,把枯燥的专业术语讲成生动的画卷,这才是最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课程。何为学姐的讲述就是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她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生动的展示,让学生听进去、听明白,真正地参与到课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最大化的沉浸式的体验。
总的来说,在这次课程中,我们锻炼到了师范技能,同时也能根据课程效果及时对课程结构、内容和自身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以在未来能够胜任教师工作,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77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